15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邀请烧友参与设计的音箱(尊响s12音箱) 1 外形篇

引用:
原帖由 yaoyifeng1 于 2025-7-30 23:09 发表
这样呢?
谢谢yaoyifeng1先生的热情参与,您提供的这个造型有点 劲浪乌托邦 的意思。

TOP

引用:
原帖由 franc_ren 于 2025-7-30 09:52 发表
喜欢A, 但是侧视图看,为啥A的体积要比B大?
a和b只是一个视觉效果图,实际施工的时候会严格控制箱体净容积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yaoyifeng1 于 2025-7-31 11:44 发表
SU里随便拉拉不用考虑成本,也有参考focal的造型。中高音用一个箱体像yg那样也好看,做瘦一点。或者中高通过工艺缝做成假分体的形式。
谢谢您的建议,可以参考。

TOP

引用:
原帖由 老窖 于 2025-8-1 22:36 发表
分体式不错,考虑到以后使用D类功放的用户越来越多,D类6K以上频率相移偏移角度超过10度,中高频段箱体可移动对于调制相移帮助不小。
音响行家还是老窖兄。

TOP

引用:
原帖由 tiger_dch 于 2025-8-2 13:31 发表
下潜 17db 牛鼻。造型选A。

能否考虑出个不带分频器的电分版本?

降低成本,更适合电分,dsp分频玩家进一步折腾。
本箱f3达到17hz,可能很多烧友不理解,人耳能听到最低不也就20hz吗?根据我自己多年实践经验,一般在25hz以上耳朵才有感觉,25hz以下光能看到纸盆大幅震动,缺听不到声音,以上是个人感觉。既然20hz基本都听不到,为什么还要追求下潜17hz这么低的频率呢?先卖个关子,我们知道二分频音箱分频频率大部分在2000-3000hz,早期无后腔1寸球顶高音一般谐振频率在1000hz左右,按理论来说1寸高音应该能工作在1000hz,实际为什么要工作在2000hz以上呢,现在高级一点的高音都有后腔,目的也是为了降低谐振频率,有后腔的高音谐振频率只有500hz左右,为什么还要降低谐振频率呢?
     另外您说的dsp在中低音分频上肯定比无源有优势,但在中高音上还是有纠结,dsp如果装在音箱内不就是有源音箱了,如果和音箱分开对没有动手能力的烧友太不方便了。目前本箱还是考虑采用无源音箱,个人认为无源音箱对高烧和老烧来说,可玩性和多样性还是比有源音箱方便点。

TOP

 15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