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我们发烧是为了啥?我已经找到答案!

因为各种因素比如学历/学科、文化素养、职业、收入水平的影响,听音乐其实是个非常私人的行为,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按理也不应当分个三六九等,甚至形成一个个鄙视链:
        比如音乐类型:古曲看不起流行,欧美看不起亚太,日本看不起港台,港台看不起大陆(目前貌似倒过来了);
        比如设备:用进口箱子的看不起国产、用箱子的看不起用耳机的(这点我支持,耳机真的伤耳,后悔莫及),HIFI箱看不起AV箱,用解码器的看不起声卡更看不起手机直出;
        比如歌手:各种鄙视我就不说了……我也听孙露、雷婷、张玮伽、谭艳、龚玥、赵鹏、童丽、蔡琴,也没觉得低人一等,在车上还真是听这些“味精”舒服;相反我不太喜欢听有些“天王天后级”歌手,比如非常不喜欢张学友的音色(感觉他的高音像太监),比如不喜欢王菲的尖细噪音,这与他们在歌坛的伟大成就无关,我就是不喜欢……
        但是音乐鉴赏水平、设备和软件(平台)却可以分个高下。
        比如我,作为一个对音乐无爱的理科音乐小白,鉴赏能力(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听音需求”)还是慢慢在提高的:二十多年前(90年代中后)曾经流行玩声卡,什么波表感觉挺好玩(midi文件能模拟纲琴、吉他各种乐器);十年前觉得港台流行音乐最好听,五年前觉得车载CD/发烧CD(就是上面那一串)才更高级,两年前感觉民乐更高雅,今年又发现古典才是王道啊(没错,我现在正琢磨怎么入门古典音乐的事,但愿我的A7X够入门);(有没有一种“加速度”的感觉)
        装备也在同步进化,“器材”从不要钱低音炮/耳机(买电脑送的),到自费40块蓝牙小音箱,再到ADAM A7X+小三;从电脑声卡直出(直到16年),到手机/平板,最后到USB解码器;
        软件(平台)也一路升级,从mp3时代百花齐放的各种播放器,到“酷我”音乐之类“在线”平台,再到FB2000/JRiver专业级播放器,再到现在主流的网抑云音乐、QQ音乐虾米国内流媒体平台,最后直接跑到国外的roon+tidal;
        音源(音乐收藏)也在变化,从当初各种midi波表,到一个“E盘”都装不满却成千上万首的mp3,慢慢变成“实体”(其实是自己刻录的)CD与.iso专辑以及各种.FLAC占据整个硬盘,再到大得吓人的DSD扔在云盘,直到后来发现串流平台,前面的一切都归于虚无,基本用不着了……
        甚至上的论坛都在进化,从绿坛紫坛各色音乐论坛到退烧从一而终……
        真的,经历得多了,人总会慢慢成长(包括疯狂长草);
        最后是吐槽,请无视或鄙视:
        所以说起来,在物质时代,无论什么事物的“三六九等”归根到底还是经济上的鄙视链,有钱人也许在暗爽地鄙视穷人,但就是不说,而穷人,连精神胜利都做不到,前面不是有人说没有8寸听啥交响乐啊……什么?一个耳机就能做到??大奥吗?
        从来不觉得自己会发烧,因为贫穷让我冷静!

[ 本帖最后由 coollxl 于 2020-11-2 14:5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20-11-2 14:20 发表


马勒的音乐不知道比巴洛克音乐华丽到哪里去了。马勒的超大编制乐队+合唱乐队,巴洛克时期完全不可想象。巴洛克时期的乐器简直简陋(除了管风琴),和华丽沾不上边,更别说大部分都是单乐器作品,也没有那么多的和弦转换节奏强 ...
再次表示佩服!!!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是好鸟 于 2020-11-2 10:51 发表
我刚来这个论坛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这之前也逛过其他不少论坛,抛开文笔和深度不说,仅就“真实度”而言,天声论坛就远远的领先于他们了。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王总编、你、R版、jimmy和其他许多烧友们,为音乐论坛开辟了 ...
本来迷迷糊糊的看帖,这段话让我一机灵,高人高见,佩服佩服

TOP

初次溜达退休论坛就很欣赏那只鸟的观点和说话的风格,非常佩服marlowe的知识面,谢谢您的科普!
我欣赏的新月跟这里的相差太远了!

TOP

赞同对这些所谓的发烧人声的评价,这里面除了赵鹏完整的听完过几首歌,其他的听几句就不愿意再听了
引用:
原帖由 一轮新月 于 2020-10-31 09:42 发表

讲真我是真看不上童丽,龚玥,赵朋这种假声!对!就是假,那种声音没有高音低音,没有任何起伏,从头到脚就是在那一个固定的频段上。乍一听特别美再一听就腻!这种声音最大的好处是能掩盖一个音箱的真实缺点,能让哪怕一个30块钱的破 ...

TOP

引用:
原帖由 a459284660 于 2020-11-3 08:58 发表
初次溜达退休论坛就很欣赏那只鸟的观点和说话的风格,非常佩服marlowe的知识面,谢谢您的科普!
我欣赏的新月跟这里的相差太远了!
网络上的人更欣赏那种说话圆滑漂亮但但自己真正的想法却从不暴露出来的人! 一样的米养出了百家的人,对同样的东西有人喜欢也会有人厌憎!我说白米饭好吃但照样有人会说糠咽菜更原生态,你要是去辩论糠咽菜怎么怎么不好那就自然会惹来抗议!看看3年前写过的那些精华贴都会受到一波波点赞评论,因为在那些贴子里我从未写过个人对音乐对事物有什么自己看法! 这篇文章是我第一次强烈表达出对那种发烧假人声的厌憎,其实在写的时候我就预料到会激起什么后果了
果然………有的人就觉得是我在歧视他们,事实上听的那些人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这种扭曲声音的受害者但不自知罢了。不过看这些反应我也懒的去叫醒这些装睡的人了。别人会甩你几个白眼,你是谁啊?我们自己听的舒服就成了,管他声音是真的还是假的?凭啥来指责?瞎操你妈子心! 现在写贴子也不容易,真话那都是不能说的,否则曾经给人的好形象都毁于一旦! 嗯嗯!做人就要做我文中写的亨德尔,千万别学莫扎特!

TOP

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告诉别人这就是laji。除非,你的评判能够代表这个领域的最高标准或是绝对权威!艺术有层次,物品有档次,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如果鄙视链一定存在,那么,除非自己处于最顶端,否则,自己也必将遭遇被鄙视。
比如我听古典(简直自找罪受)根本听不出艺术,站在我头上的人多了去了,层层叠叠。就算是999层吧,那处于555层的人听巴赫,当他把他听到的感受到的理解到的巴老爷子的作品讲给处在777层的人听,会不会被“一笑而过?”同理,处在999层的人,他亲自去找巴老爷子面呈“听感”,会不会被巴老爷子轰出门去?(如果我上门,巴老爷子想必不会轰我,说不定还给我泡杯咖啡
自己的“听感”就是作者的意思吗?或者说,欣赏能力越高就越接近作者的本意?真不好说!除非,作品本人亲自指导,你们就得这么来!大师们写完了,如果没有机会亲自指导,后人们仅按照乐谱演奏,还能全部忠实还原“真相”吗?不能。因为,指挥家和乐团演奏同一首曲子时,都“刻意”地有所区别,这个区别,就是个人的理解,或者,他就想这么表达。如果不能有任何区别,必须“复印”一样的继承,那么,这首曲子的首演版本,必将是全世界的指挥家和乐团必须遵从的铁律。一旦违反,还对得起大师们吗?指挥家和乐团想加进去点自己的东西,你们是想破坏艺术呢还是觉得自己能够“完善、补充”大师们的艺术?
较真地说,我如果没有机会向大师们面呈“听感”,我真不敢觉得自己到底处在第几层。换句话说,我注定是被鄙视的。
所以,告诉别人,我不喜欢就足够了。殊不知,我自己也是“laji”的一种,不能因为分类不同,就变成“非也”了。

TOP

发烧为了啥?
  发烧就是人们对自己某种爱好的过于执着。
  音响发烧也是
  音乐发烧也是
  但是,不能把这两种混为一谈,虽然都多少有些跨界。
  来这个论坛的,想必都是音响发烧友,更多的是对器材的执念与追求。
  否则,应该称之为音乐发烧友。

TOP

人声有其它一切乐器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它是“人”声。美丽的音乐让你有身临其境感,美丽的人声让你最直接的代入感。
不赞同新月同志和某些其他同志认为古典交响乐是听音最终极的最高级的追求。当然也反对过度推崇目前一些所谓发烧口水人声。
发烧口水人声有的,流行歌曲里男的我推荐张国荣童安格年轻点的齐秦还有年轻点的王杰还有赵传阿杜总之太多,女的陈慧娴首选还有甄妮黄莺莺彭佳慧总之也不少不推荐听多了起鸡皮疙瘩的邓丽君大神此仅个人口味粉邓者勿喷
民乐不太了解,不过乐器里最流行的是二胡,最能装文化的是古琴,相应有好多名曲,还是大师演奏的,不容错过。二胡可极尽悱恻缠绵,可如水流自然但又可如雨之灵动活跃。古琴就不用说了,我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容易听累的音乐。一个通俗到极点,一个高冷到极点,却是我中国流行至今的乐器里最重要的两个代表。其蕴含的味道,是人的味道,是人与自然互动的味道。中国传统乐器一般少有很多西方古典音乐的极端极致层次丰富场面宏大的制作(古礼是很丰富复杂的,古乐与之相配,可见古代是有很多大制作的,都用于隆重庄严的大场合,绝大多数肯定失传了。所以现在常见的只有婚礼葬礼的吹吹打打。),但表现出的意味同样可以从极通俗到极深长高远。西方古典音乐擅长以各方面的复杂细节铺垫来讲故事,而我中华音乐重在描绘还原故事中的思想感情意境。只能说我中华民族与西方白种民族的灵与肉大异,故趣味各异吧。
还有,如果把西方的歌剧和我国的京剧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的话,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正可谓:绛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

[ 本帖最后由 巍子 于 2020-11-3 23:27 编辑 ]

TOP

师太介绍、引领大家了解古典音乐,进入音乐海洋;marlowe专业、有涵养,每帖都很有营养,这是退烧少有的纯音乐内容的帖子,看了两遍,学到很多,感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