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等响度曲线二三事

“便宜的办法就是买一台带自动测量和设定的AV功放”
请教一下如果是有源音箱这个AV功放也能修正吗?
引用:
原帖由 修竹yan18 于 2019-4-8 15:15 发表
受教了,知识贴。
我的理解是:等响度曲线和频响曲线一样,还是属于音箱自身在消声室测得的,属于出厂标准指标。但是,烧友每家的听音室环境千差万别,如果不做适当声学处理,一对标准甚至很高标准的箱子也很难发出好声,如果实时检 ...

TOP

我不认为AV功放是最好的办法。AV功放的任何处理,都免不了额外AD/DA。

如果要这样玩,似乎也是minidsp + 传统二声道功放比较成熟一点。

最简单,也是音质最好的办法,是在DA也就是解码器之前,对数字信号进行频响修正。

TOP

嗯呢,是我忽略了,对的,等响度曲线是人耳对声音的客观听感,但因为它是怎么测出来的一直困惑。如果机器测的,与人耳还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人耳测的,也有很大的个别性和误差,没想通;
至于允许有凹陷且没法修正凹陷不敢苟同,凹陷相当于某个频点或频段的响度不达标或有衰减,用均衡器可以轻易修正±3dB的凹陷或凸起,模拟数码均衡器均可实现,我的金嗓子DG48可以允许调整±6dB,完全可以也应该可以轻易修正。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9-4-8 20:23 发表


大部分写的挺好,但两个意见:
1,等响度是人耳的客观测试曲线,和消音室没有任何关系。
2,追求平直的过程中,应该追求不允许有大的频响峰,而不是不允许有凹陷。凹陷几乎不可能修正。 ...

TOP

引用:
原帖由 修竹yan18 于 2019-4-9 09:16 发表
至于允许有凹陷且没法修正凹陷不敢苟同,凹陷相当于某个频点或频段的响度不达标或有衰减,用均衡器可以轻易修正±3dB的凹陷或凸起,模拟数码均衡器均可实现,我的金嗓子DG48可以允许调整±6dB,完全可以也应该可以轻易修正。
你苟同与否没关系。基本的物理了解一下。频响曲线每增加6db,功放削波功率降低3/4。

比如100W的功放,频响曲线在某一个频率上升6db,等于功率降低为25W就可能出现削波失真。或者说,动态余量降低为相当于25W的功放。

如果增加10db,则降低为1/10的功率余量。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频响修正系统,比如真力的系统,都不填波谷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racingpht 于 2019-4-9 10:3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修竹yan18 于 2019-4-8 15:15 发表
受教了,知识贴。
我的理解是:等响度曲线和频响曲线一样,还是属于音箱自身在消声室测得的,属于出厂标准指标。但是,烧友每家的听音室环境千差万别,如果不做适当声学处理,一对标准甚至很高标准的箱子也很难发出好声,如果实时检 ...
赞同70%效果在环境的说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修竹yan18 于 2019-4-9 09:16 发表
嗯呢,是我忽略了,对的,等响度曲线是人耳对声音的客观听感,但因为它是怎么测出来的一直困惑。如果机器测的,与人耳还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人耳测的,也有很大的个别性和误差,没想通;
至于允许有凹陷且没法修正凹陷不敢苟同,凹陷相当 ...
填谷没问题,只要你能接受更多的失真,R版也说了功放失真的问题,我理解假设你扬声器的頻响是平的,谷是环境造成,为了填谷你扬声器相当于在某频段加了增益,在该频段冲程增大,也可能加大失真。所以即使我在用ddrc修正时,都不用自动的,也遵循只肖峰,不填谷的原则,而且修正范围一般在300hz以下

等响曲线不知是否能这样理解,由于人耳廓和耳道的结构,会导致某些频率产生共振,比如3k-4k频段,在客观响度相同的情况下,这频段会进入人耳后会比1k高10db左右,对照等响曲线显示,如果以1k时90db曲线为参照,那3至4k只要客观时80db就已经有1k是90db的响度了,不知这样表述是否正确

TOP

是的,均衡器修正频响曲线利弊皆有,您说的削峰功率下降就是一弊。我的经验是,一,要有合适的高素质后级功放,调整后尽可能保有剩余功率不削波;二,尽可能在100赫兹以上补偿凹陷,这样相应的功率损失小些;三,100赫兹以下用高素质的超低音补偿,不可提升凹陷曲线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9-4-9 09:24 发表


你苟同与否没关系。基本的物理了解一下。频响曲线每增加6db,功放削波功率降低3/4。

比如100W的功放,频响曲线在某一个频率上升6db,等于功率降低为25W就可能出现削波失真。或者说,动态余量降低为相当于25W的功放。

如 ...

TOP

引用:
原帖由 bobbychong 于 2019-4-9 11:05 发表
等响曲线不知是否能这样理解,由于人耳廓和耳道的结构,会导致某些频率产生共振,比如3k-4k频段,在客观响度相同的情况下,这频段会进入人耳后会比1k高10db左右,对照等响曲线显示,如果以1k时90db曲线为参照,那3至4k只要客观时80db ...
物理原因应该大体如此

进化过程留下来的,人耳敏感的频段应该对人类的生存有重大作用,比如动物叫声,划拉树叶的声音,等等

而大自然很多自然的低响度超低频,比如风声,人耳自动忽略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9-4-9 20:26 发表


物理原因应该大体如此

进化过程留下来的,人耳敏感的频段应该对人类的生存有重大作用,比如动物叫声,划拉树叶的声音,等等

而大自然很多自然的低响度超低频,比如风声,人耳自动忽略了。 ...
咱们发烧友又让它进化回来

TOP

逛论坛学习路过,默默顶起好贴,很值得一看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