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和监听的区别有多大?
这个问题一直比较困扰。有幸在本地Hifi店借到展示的KEF R300一对,加上NAD D3020,应该算是比较中档“英国声”的一套搭配。虽然KEF是华人持有,但是研发仍然没有迹象是在国内;同时近几年Uni-Q的评价可以说在欧美是比较高(在中国名气比较小一点)。
同时真力8040B不用过多介绍,可以算是真力中的“小王子”级别的箱子。虽然很多人说老真力怎样新真力怎样,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花了那么大功夫造的新产品(8系列其实也不新了)全面落败于旧产品,我个人认为这一点都不科学。解码是Duet for ipad and OSX,装了Avid的windows驱动。可以算是Duet2.5吧?应该没有全部发挥Duet的性能,因为windows里ASIO不能用。暂时设置为24/44.1k,方便对比。
暂时听了一会。先感叹一下hifi和监听同源,这两套系统,频率表达范围、平衡度相似度极高。但是细微差异仍然可以听出来。
1:关于真实
我感觉hifi和监听都追求“真实”。但问题是真实到底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真实可以存在,但是角度不同。很少CD是直接录下来就灌出来卖的,各种左右距离、声场深度、混响什么的,很可能是混音师“混”出来的。就算是同一个声轨,是贴着歌手话筒听超低频喷音是真实,还是坐在两米开外听堂音是真实?
因为真实有那么多种,所以我感觉hifi追求的是文科生的真实,而监听追求的是理科生的真实
R300对于歌手、人声的表现,属于娓娓道来的舒缓、无比顺滑。而8040B的表现,则是感觉出人声有时候是各个频率的真实叠加(但是这是极为细小的风格解析力差异,连我自己都是不容易确定),你可能会感觉这个频率多一点,那个频率少了一点。。总之,监听普遍上高音颗粒感比hifi似乎要多一点。人声的有机感差一点。这和hifi的调音也可能有关系。R300属于频率略微偏暗,中低频多了一丁点以烘托人声的胸音,而监听的超高频泛音无一例外会多一点。但是我仍然觉得,频响不能完全解释听感。
2:关于细节
对于hifi和监听来说,细节都是褒义词。我感觉hifi的细节是为听感服务的。监听则一视同仁;有时候你听到的监听的细节是不令人那么愉快的细节(比如高频的毛刺,某些中频的不那么愉悦的频段的硬化),但是hifi更为顺畅礼貌一点。
3:关于平衡
平衡可能是hifi最愿意牺牲,而监听无论如何不太愿意牺牲的一块。hifi有偏亮的,有染色的,有偏暗的(比如R300),但监听总体来说更接近一些。也有例外。
4:关于速度
低频的速度,似乎是监听的最大薄弱环节。8040这样的相对中高档监听,低频的速度仍然是偏慢的。这和监听追求小箱体深下潜、大声压有关系。但是也不绝对,比如BM6三代的低频速度就很不错。更不用说KH310。所以这一个部分是监听分歧最大的部分。
5:关于质感
关于惠威X8的一篇可能是软文
http://sound.zol.com.cn/528/5289968.html,里面一句话有点意思:“X8下的小提琴不会有其他监听音箱那种拉锯的感觉”。这一点我谨慎赞同。就R300和8040来说,R300的小提琴可能是我近期听过的箱子里,最舒服最顺滑,泛音最优美的箱子。其他几个监听,金属球顶的8040,Solo6,高频质感都硬一点。小提琴,可能是这两个系统差别最大的部分。
6:关于染色
都说监听中性,但是我个人认为,监听仍然是风格各异的。比如8040这个箱子,是带了一点点金属味儿的。BM6好一点,我很喜欢; Solo6则是略微硬朗。总之,hifi可能染色很高,但是肯定不会把人声搞得不自然。可能歌手变胖了,偏瘦了,年轻了,老了,淫荡了,但你感觉还是挺自然的。
总结:
这个是很难的话题,我报着找抽的心态随便聊聊
千万别太认真。如果和事实雷同纯属巧合。
主要试听曲目:
《One World: Jesse Cook》<To Your Shore>,吉他瞬态和小提琴都很好。
《We Get Requests》,<you look good to me>
[
本帖最后由 racingpht 于 2015-8-31 14:0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