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惠威] “为惠威d3.2f正名”—惠威d3.2f与博良龙吟听感对比报告

“为惠威d3.2f正名”—惠威d3.2f与博良龙吟听感对比报告









4月2日,惠威d3.2f经过15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安全到家。嚯嚯,同学帮我抬上楼就忙去了,我一个人把每只26kg的箱子倒腾出来摆好,可是费了一番老力。摩挲着d3.2光滑紧致的箱体,心里暖洋洋的,论外观惠威的东西看起来比博良的精致多了。惠威看上去精致,层次饱满,立体感极强,能很好的将个性融入家居环境,尤其是低音单元和高音单元的固定托盘凸出于箱体表面,加上内六角螺丝的点缀,看上去很霸气的感觉;而博良呢,不说那个饱受争议的外观,单是第一印象上,除了那雀眼木的贴皮能挣回来一点分数,其他只能用简陋单薄来形容。惠威d3.2虽然没有贴木皮,但两侧装饰板严丝合缝,箱体正面铣刻装饰线条给略显苗条的整体印象增添了一种活泼跃动感,静与动的对比十分强烈。龙吟的低音单元固定螺丝为普通的圆帽螺丝,看上去很简陋,比不上惠威d3.2的内六角螺丝牢固和稳重,呵呵,貌似八百元的李楠朝露a100也是采用内六角螺丝固定。虽然现在的d3.2的低音单元的固定螺丝缩减为六颗,比以前的12颗倒是简约了不少,但也削弱了一点霸气。内六角螺丝镶嵌在凸出箱体的喇叭固定托盘上,这样视觉效果上显得更有层次,同时也能保护喇叭的橡皮边免受擦碰,非常喜欢这种细致人性化的设计,嚯嚯,论工业设计,博良跟惠威还是差的老远。博良倒是有一点比惠威显得厚道,喇叭接线柱和连接铜片比惠威厚实,不知道更高级的惠威箱子是否接线柱用料也不同。


以前买博良时,就是喜欢他宣称的复合三明治箱体结构,灌注了沥青层,说能减少箱体谐振,降低箱内反射,不过貌似本身箱体的材料并不是很厚实,敲上去有点单薄的感觉。这一点上,惠威的箱体肯定比博良厚道多了,26kg的体重足以说明问题。实际听音时,也证明惠威箱体的谐振小于博良,嚯嚯,难道龙吟16kg的体重全是拜托那层沥青所赐?哈哈,博良宣传时向用户传递一个信息,就是龙吟的声音偏向中性无染,现在看来未必,箱体谐振比较厉害,相信对清晰度等有影响,难道博良是靠箱体谐振调音,还是博良用灌注沥青来掩饰单薄的箱体?这里说句实话,虽然都说惠威吹得太过,但是和所谓比较低调的博良比起来,还算厚道。


说完外观,赶紧开始听音吧,七手八脚接上夏新的喇叭线,将两个箱子往前挪动到离后墙50cm以上,稍微内凹,怀着有点忐忑的心情放入第一张碟片:蔡大妈。将音量慢慢放大,蔡大妈深沉的嗓音慢慢响起,还好,还是那熟悉的声音,也没有变成血盆大口,很适中的比例。原先最担心落地箱听人声不如书架细腻,现在可以放心了,至少没有粗声粗气地太多,哈哈,比起音像店蔡大姐粗犷厚重的声音舒服多了。蔡大妈的《月光小夜曲》听过多次,与龙吟比起来,d3.2人声稍显单薄,齿音稍重,但味道一点也没减少,比想象的好多了。在听第二遍《月关小夜曲》的时候,怎么觉得比龙吟清爽飘逸多了,全频段的层次、清晰度、细节好多了,所以蔡大妈的声音没龙吟那么突出于乐器之上,貌似龙吟人声的位置更加靠前的,人声更突出,但是现在感觉是以配乐的清晰度降低,中高频细节缺乏为代价的,细腻程度倒没比落地的d3.2好多少。龙吟之所以听人声感觉比d3.2舒服点,估计是龙吟整体偏慢、偏厚软、解析力低的风格决定的,我觉得倒不存在质的差别,现在那九声青蛙叫分辨起来比龙吟容易多了,呵呵,龙吟就是厚软,昏黄的感觉。听童丽这种软绵绵的歌曲,齿音还是有点重,那种娇柔酥麻的感觉倒是比龙吟更强烈,可能是因为d3.2中高的清晰度比龙吟好。但是换了metallica的重金属摇滚乐后,d3.2f就像变了副模样般,声音有点刺耳,高频太亮了,整体偏硬,人声淹没在过量的低频中,实在是不好听,看来d3.2f只适合听器乐,凑合可以听纯人声,流行乐和摇滚乐就显得吵了。看来说d3.2听音乐没有音乐味,硬、干、刺,应该是指人声这一类音乐。幸好d3.2我是专用来听器乐的。(这里插几句题外话:第一次看见d3.2的照片,就很有一见倾心的感觉,个人比较喜欢霸气、威猛、另类的外观,跟当初第一眼看见龙吟时一样,甚至更强烈一些。知道d3.2平易近人的价格后,更在盘算什么时候能真正入手,本来打算年底或者明年再说,没想到在喇叭和擦虫的鼓动下,挪用了其他款项抱着赌一把的心态过段下手,还好,没赌输。)


一提起惠威d3.2,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一款低价AV箱子,网上说声音可以用几个字概括:干、冷、硬、薄、刺,动态和低频倒是不错,只能用于影院。可我觉得用的单元都是过去惠威的顶级高低音单元,没理由表现这么差,音响很忌讳人云亦云,本来就死主观性很强的玩具,同一个箱子,有人会说非常好,有人会说只能扔laji堆。只有自己亲耳听过,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苦于没有条件实地试听,只能请教听过的人的评价,结果可想而知,仍然是完全相反的两种说法,一种是没有音乐味,干、硬、薄,用于家庭影院还不错,听音乐就算了;一种是底子很好,看功放的控制力了,推好了不比高级落地差多少。了解了一段时间后,几度想放弃,要是买回来比龙吟还差就没必要了,呵呵,还好欲望战胜了理智,脑子一热,还是下手了。心里只有两个安慰:但愿土炮pass A3暖厚的声底能中和或弥补d3.2的缺点,另外说d3.2不好听的人,都是没把d3.2用好功放伺候过。


等箱子到了,外观和材料首先比较满意,除了那两个低档的pvc贴皮和低档的接线柱,觉得这钱没白扔,做工、箱体比龙吟好多了。箱子开声,完全放心了,担忧的几点都可以放心。人声跟龙吟比不能胜过,至少不会差很多,差就差在人声的厚度和定位上,细腻程度倒差不多。应该说两个箱子的风格差异明显,惠威声音干净,解析力高,层次好,但中频稍显单薄,味道没那么多;龙吟听人声的感情色彩更浓,位置更靠前,估计是喇叭设计思想上就是要突出中频,并不想让高频的细节、延伸抢掉中频的风头,只是听起来不像高频缺失就行了。也许是龙吟不适合搭配甲类功放,厚上加厚,暖上加暖,所以整体感觉解析力极低,速度偏慢,整体昏暗。


自从入了森海赛尔hd 600耳机后,迷上了器乐,那种快速凌厉的瞬态,辛辣无比的低频,金碧辉煌的殿堂感,是独一无二的。原来器乐听起来这么让人血脉喷张,这么让人振奋,动态对比这么强烈,相比之下,人声就显得过于单调了。从听感上对比来说,龙吟跟hd 600完全没法比,听《千江月》的群鼓,hd600那种喘不过气的速度和强横的鼓皮震动,密不透风的低频,让人兴奋不已。大鼓能打得你头皮发麻,哦,正确的说应该是炸得你头皮发麻,可见速度和爆发力之强悍。龙吟呢,只能说鼓点是“砰砰砰”,听不到鼓皮“崩崩崩”的震动,软绵绵的,速度偏慢,收不住,根本谈不上力道和质感,更没有冲击力,低频的下潜也不够,整体细节缺失,少了很多灵气,殿堂内的那种回音余韵不明显。很庆幸,d3.2听鼓类乐曲,接近hd 600的风格,虽然还是差远了,但比龙吟强横多了。听《龙鼓》,开首的鼓声由小渐大,完全的鼓型出来了就比龙吟大,声场大了一圈,低音下潜和力道更不是一个级别的,呵呵,拿书架和落地比低频本来就不太公平,那么除了低频外,d3.2有什么可称道的吗?前面提到过,全频的清晰度比龙吟好,在听器乐时,乐器的层次、定位以及质感好多了,应该归功于d3.2的高音单元,这个单元承担了大部分弦乐和部分中高频的重播,因此风格比龙吟明亮很多,更接近hd 600。这个高音单元的分析力之高,泛音、细节之丰富,是我未料到的,龙鼓专辑,可能普通的书架箱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低频,但d3.2重播龙鼓,鼓皮的震动和鼓腔的共鸣分离度较高,能量分布均匀,不提低频的量感、清晰度,重播出的细节就足以秒了龙吟。龙吟听不到鼓架上的鼓环之类的东西共振的声音,也听不到背景伴奏里的细微的乐器的声音,再加上整体声音发蒙,不够清晰,速度偏慢,听这种动态强烈的器乐,实在是无法令人振奋。群鼓齐奏动态极大,龙吟播到这段时完全控制不住,不同大小的鼓声乱成一团,d3.2的声浪一波波地涌动出来,鼓皮的震动仍然能很清晰地交代出来。D3.2的中高频和低频衔接感觉比龙吟自然多了,没有觉得哪个频段刻意突出,或者说那个频段感觉缺失,整体比较均衡。很多用龙吟听平淡无奇的cd,拿d3.2再听一遍,能听出许多以前不曾听到的新信息,中高频的开扬活泼以及透明度提高带动整体风格清爽细致起来,收发迅速,不再发混,冲击力和力量更不用说了。个人猜想龙吟的分频点可能做得太高,让中低音单元负责重播的范围太多,反而什么都播不好,贴近高音单元细听,几乎没多少细节。D3.2的高音单元估计比龙吟的强多了,负责重播的范围比较宽,反而双d6单元负责的区域小,频段分离度自然就好多了。

[ 本帖最后由 rings 于 2011-4-5 01:01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惠威D3.2      我这小菜鸟的梦想     我也注意到了  不管是D3.1还是D3.2      固定低音喇叭的螺丝少了很多         惠威的产品总是在缩水          宣传上说顶级D6.8低音加顶级什么什么高音     D3.2听音乐应该不会差吧

TOP

d3.2听音乐不差的,关键看你的音源和功放。

TOP

期待袜子狗大作哥帮你加分

TOP

下一步,给D3.2配个好功放,嘿嘿

TOP

你把虫的203收了吧。

TOP

俺是穷人啊,玩不起超过3000的东西......

TOP

争取两三天内,把试听报告写完,也算对自己发烧心得的一个总结。

TOP

很好,臭袜子俺支持你。

TOP

喇叭快去下载1080P的终结者2试音
虽然听音乐D3.2不如金琅的类似落地,看电影那叫一个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