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新玩具:ATC SCM12(更新拆解)

恭喜R版终于入了atc了,11用户帮顶,你这个超线性集成馒头单元可是很吃功放阿

TOP

引用:
原帖由 bladejet 于 2016-10-13 22:08 发表
恭喜R版终于入了atc了,11用户帮顶,你这个超线性集成馒头单元可是很吃功放阿
桌面用还好,先用60W的功放活动下骨头

TOP

引用:
原帖由 bobbychong 于 2016-10-13 22:02 发表
r版的文字要顶,这个高音是atc自产的吗
不是。bladejet兄的新ATC 11才是自产高音头。

这个高音头目测和SCM25/SCM16一样,都是Vifa的D26NC55(目测,暂未验证)。

虽然,D26NC55在2khz以上的素质是非常非常不错的。但我相信ATC的新高音头整体性能应该略微更强。并且没有磁液,对于长时间使用,性能更加稳定。

不过,这个高音头的一个好处是,小得不能再小,可以紧靠在低音单元的旁边,尽量减小和低音单元的距离。这样对近距离听音应该会更接近点声源(类似SCM16)

TOP

Interesting. Vifa d26这个小高音看起来就是铷磁铁后面加了个星型散热片,F0大概1300hz,居然长期承受100W。。。中低音单元不评论,可以防身用哈哈。分频网上有,电2阶声LR4, 单元好分频就很简洁了,也没用什么极品电容啥的。

Terry Flood 貌似卖这个的同时还有他自己做的satori MW16P + SB29neo的书架,R版有听过有对比么?想知道10年的老atc和最新的牛逼单元具体听起来有啥区别。

TOP

MW16P我自己也有,有一阵子当全频喇叭来用。这个喇叭声音比较轻快,高频阻抗曲线几乎水平,和短路环带来的高频提升有关。

ATC的中低音单元感觉十几二十年来估计变化不大,那个大馒头1976年就研发出来了。今晚会拆一下,看看具体型号。

ATC的SLMM和短路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路。SLMM是电阻环,减少感应电动势的调制。短路环则是增强感应电动势,拉直电感在冲程范围内的非线性。

都是降低失真,我感觉电阻环偏向声音厚实,短路环声音轻快,但这是在不考虑分频器额度前提下。

我也发信问Terry Flood他的Satori和ATC的区别,他说要想一想才能回复我。

TOP

ATC的书架箱设计都是点音源,服务近场监听,几个取舍的地方:
1. 软质低音和大馒头防尘帽,controlled breakup随频率升高有效震动面积减少,相比stiff cone中频扩散性好,顺便拉高分频点。
2. 高分频点,可以用小高音靠近低音,模拟点音源(顺便省钱 )。他们还搞出来套理论说要避开敏感分频点,做做marketing。
3. 有时候自制高音面板,加波导控制指向性和中高衔接,配合高分频点。
4. 5khz以上指向性快速收紧,减少反射声。
5. 整体THD极低,符合录音室大音量长时间工作环境。
这些都和听感强相关,个人觉得这个思路不太适合中远场hifi,更适合极品近场。

至于用了大馒头的三分频seas或者自制高音啥的大个子,出得起价钱hifi还是很好滴。

p.s. 入门级别的数据也就那样。大馒头防尘帽起可以一战。

[ 本帖最后由 darkzyf 于 2016-10-14 03:52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标题

羡慕R版又有好玩具,哈哈

TOP

我也是放桌面听,放1米2的桌面两头,这样间距约1米吧。通常上网的时候听前后在0.5~1米,有时候就退开座位至1.5米左右。

TOP

测试后能看出为什么ATC的中频那么有特色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伊凡123 于 2016-10-14 11:03 发表
测试后能看出为什么ATC的中频那么有特色吗?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个单元高频响应,是往下走(单独听这个低音单元基本没有高频,可能做直通不用分频电路也没问题)。然而失真度却控制的很好。有一种独特的“暗而细节丰富”的少见饱满风格。

表现男声的时候确实舒服。很多我不太听的,以前测试的时候跳过的歌,我现在有耐心听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