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为什么孙露/童丽/赵鹏等的歌典,我感觉音效那么好?

不管观点,我就说这个论坛真的是藏龙卧虎,很多在各自领域肯定都是大拿,对生活,对事物都有各自深刻的了解,语言组织能力也很强。连王总编的淫荡也丝毫不能掩饰他的才气

TOP

引用:
原帖由 la2ygoo 于 2018-1-16 15:27 发表


感谢科普。我还以为改编是常态
我特意打电话询问了一个在乐队工作的朋友,验证了我们是对的。
如果认为经常听大师级古典音乐并从中获得艺术享受,这个可以信。若要以为这样久了便会成为雅士,这个难以信。

TOP

引用:
原帖由 bigdogwang 于 2018-1-11 22:20 发表


我估计你现场听得不多,我听过许多古典乐的现场,真的不咋好听。当然,好听的有,但一听就喜欢的不会超过30%,我一个听了好多年的古典爱好者,钢琴陪着儿子也考到6级了,她告诉我,许多古典乐都要先预习的,许多曲子要听许多遍才会慢 ...
确实不多。
也就是国家大剧院艺术之友,中间穿插中山音乐堂和北京音乐厅,bluenote普通会员这些……每年现场消费几万而已。
你爱在家听说明你家条件好,设备好,我家不行……我也没有儿子教我怎么品读,惭愧!

TOP

引用:
原帖由 kareleo100 于 2018-1-7 21:03 发表
为什么一些国产翻唱歌手如孙露/童丽/赵鹏等的歌典,音效感觉那么好?超过很多原版的或其他的歌曲,甚至很多歌曲听起来都没有他们的声音效果好听
就像PS照片一样,能把丑女变仙女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是好鸟 于 2018-1-16 21:25 发表

我特意打电话询问了一个在乐队工作的朋友,验证了我们是对的。
如果认为经常听大师级古典音乐并从中获得艺术享受,这个可以信。若要以为这样久了便会成为雅士,这个难以信。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在乐队工作的朋友,验证了我们是对的”,Excuse me????
这种瞎话可以说是太不走心了,关键内容含混,模棱两可,退回重写
要知道细节,细节,细节最重要!

“我昨晚21:09分特意打电话问了一下从小玩大的朋友,村头牛大爷小儿子媳妇的大姑妈的三孙子的干爹,赵二狗,他是我们嘎子沟乡远近闻名的赵疙瘩村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兼总指挥,他亲口告诉我,他们乐团每次演奏都不需要什么谱,充分表现了艺术家的潇洒随意,毕竟什么交响乐协奏曲都是我们这样的演奏家再创作出来的”——记住,以后要这么去蒙人,立刻显得细节完美有理有据十分令人信服,知道吗



1958-1972年,20世纪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担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期间,他主持举办了53场面向青少年的系列音乐会,叫做Young People's Concerts。在1959年1月24日的一场题为《什么是古典音乐》("What is classical music?")的音乐会上,他就讨论并定义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本质区别。伯恩斯坦指出,古典音乐:
1) 并不一定比流行音乐更“严肃”
2) 并不一定比流行音乐更“好”
3) 并不一定比流行音乐更"high-brow"(“精英化”)
但是古典音乐必须是严格按照乐谱演奏(或演唱)的“精确”音乐("exact" music),而流行音乐不是。古典音乐作曲家们,会把每个音符严格写下、规定所需要的乐器(甚至规定了乐器的件数),他们还会尽可能多地写下自己认为必不可缺的演奏指示(比如快或慢、强或弱、连奏或断奏,等等)。古典作曲家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尽可能详尽地在纸上表达出自己心中的音乐想法,以便使演奏者们能从纸上的乐谱领悟出作曲者的想法,从而尽可能忠实地在乐器上再现。
反观流行音乐,在原创者创作出乐曲之后,别人(或者原创者自己)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重现乐曲。比如,换一种伴奏的乐器、把伴奏乐器换成人声、把人声去掉用某件乐器替代、把副歌去掉并且把高潮部分重复演唱,等等等等。对于流行音乐,这些做法都是可以接受、甚至被鼓励的。

TOP

楼上说的是对的。

TOP

真是同感啊,以前不喜欢这类翻唱,现在大概年纪大了,开始喜欢温和一点的了,也觉得他们的翻唱简直给了那首歌新的生命

TOP

喜欢童丽的歌,几乎都是清唱,害得我要淘汰自己的音响

TOP

艺术或许有门槛,但自己层级达不到欣赏不来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也别去BS那些你认为档次不够的,比如我现在听纯音乐和民谣多一些,也没必要去讽刺听动次打次的;听古典听交响乐的,也没必要非要体现出优越感来。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就很好呀~

TOP

赵鹏是不错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