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等响度曲线二三事

大家后面关于音箱在小音量下的等响度争论其实是忽略了讨论问题的边界转换问题。音箱是不做等响度曲线的(消费级除外),等响度曲线是由音乐制作者来制作的,但不限于音乐制作者。音乐制作时候已经按听觉等响度原理制作好音乐了,你的音箱再叠加一遍等响度是几个意思呢呢?等响度制作这个环节究竟是放在音乐制作环境还是音箱制作环节,这个边界问题混淆了,所有才有这个争论。就像音乐中已经包含了录音空间信息,你回放的时候为社么还要添加你自己房间的空间信息?这些都是讨论边界混淆的结果。
  我这里提供两个实际工作中的例子,一个是演唱会演出音响系统,现在甲方签订合同的时候并不规定使用几只音箱或者多少功率的音箱,它只写平均声压级不低于多少分贝。具体是多少呢,国内体育馆演出不低于120分贝! 一般人会说,120分贝不就聋了吗?这就涉及到一个演出行业前几年讨论过的问题:声压级是由谁提供的。   线阵鼻祖法国阿库斯公司给客户提供了一条阿库斯曲线,120赫兹以下曲线隆起!什么意思?声压级是由超低提供的!如果由全频来提供,真的会聋! 再说一个例子,现在很多电子舞曲的混音,为了保持尽可能的动态,混音时候要对低频削减,给中高频留出更多的动态空间,这种音乐在家庭播放的时候就会出现低音不甚过瘾的感觉,但到了夜店里放就很一点问题没有。这又啥意思,就是音乐和系统互相配合完成等响度曲线!它在混音阶段就是为具有阿库斯曲线这样的音响设计的。比如Boris Blank的Electrified这张专辑就是这样,但你翻回到10年左右,台湾ELVIS.T的Pathway还是按传统混音来的,ELVIS.T直接在混音中完成了等响度曲线,但他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就是中频部分不敢加太多采样声部!明白问题的边界在哪里开始发生变化,在问题边界的前后及时转换思考方式并理解行业对这些问题的妥协方式,一切就很简单了。

[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21-12-12 16:0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y.qfans 于 2021-12-12 15:42 发表
大家后面关于音箱在小音量下的等响度争论其实是忽略了讨论问题的边界转换问题。音箱是不做等响度曲线的(消费级除外),等响度曲线是由音乐制作者来制作的,但不限于音乐制作者。音乐制作时候已经按听觉等响度原理制作好音乐 ...
不敢苟同,音乐制作者可以把一条等响度曲线做进去,可消费者有很多,有人喜欢用80db听也有人喜欢90db听,适应的曲线是不同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口岸坦克 于 2021-12-12 16:45 发表

不敢苟同,音乐制作者可以把一条等响度曲线做进去,可消费者有很多,有人喜欢用80db听也有人喜欢90db听,适应的曲线是不同的。
艺术啊艺术   技术和艺术不可偏废
你说说音乐厅里坐在第一排和第四排是一回事吗  那么做到最后一排呢  是不是作曲家和指挥要考虑坐到最后一排的客人位置空气对高频的吸收于是多加几把小提琴?  制作音乐是一个道理嘛 制作者的音量标准就是他认为合适的混音标准,跟你买了唱片怎么听有什么关系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y.qfans 于 2021-12-12 20:38 发表

艺术啊艺术   技术和艺术不可偏废
你说说音乐厅里坐在第一排和第四排是一回事吗  那么做到最后一排呢  是不是作曲家和指挥要考虑坐到最后一排的客人位置空气对高频的吸收于是多加几把小提琴?  制作音乐是一个道理 ...
现场演奏做不到选哪根等响度曲线来迎合不同距离所有听众,听众也做不到,无解。音响回放就不同了,制作人无法选具体哪根曲线迎合所有人,但用户可以选迎合自己的曲线。

TOP

引用:
原帖由 口岸坦克 于 2021-12-12 21:00 发表

现场演奏做不到选哪根等响度曲线来迎合不同距离所有听众,听众也做不到,无解。音响回放就不同了,制作人无法选具体哪根曲线迎合所有人,但用户可以选迎合自己的曲线。 ...
所以喽?说的直白点好了,你这个是连发烧的门都没入啊...音响的响度规模是要匹配乐器的真实动态的,二胡就是二胡,你不能把二胡放到贝斯那么大的声像规模,钢琴就是钢琴,你也不能把钢琴唱片开到八音盒那么小,不是你想怎么选就怎么选,声音是有刻度的!  想多大就多大,那是流行唱片,正好,放流行音乐的多媒体音响都有等响度设计,多媒体音响上的高低音旋钮不就是等响度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y.qfans 于 2021-12-13 03:32 发表


所以喽?说的直白点好了,你这个是连发烧的门都没入啊...音响的响度规模是要匹配乐器的真实动态的,二胡就是二胡,你不能把二胡放到贝斯那么大的声像规模,钢琴就是钢琴,你也不能把钢琴唱片开到八音盒那么小,不是你想怎么选就 ...
基本上音乐制作者不会在一张唱片里放几种等响度曲线制作的同一曲目的不同版本,但是不同用户在不同音量听音乐所以出现了等响度曲线让用户自己玩,发烧不发烧不重要,就是给消费者玩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口岸坦克 于 2021-12-13 08:18 发表

基本上音乐制作者不会在一张唱片里放几种等响度曲线制作的同一曲目的不同版本,但是不同用户在不同音量听音乐所以出现了等响度曲线让用户自己玩,发烧不发烧不重要,就是给消费者玩的。 ...
实际上,音乐制作者根本一条曲线都没有放!他按听觉需求制作出来的音乐本身就满足等响度需求了,而不是刻意去放几条线去做播放预设匹配,这也太入门的东西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y.qfans 于 2021-12-14 01:56 发表

实际上,音乐制作者根本一条曲线都没有放!他按听觉需求制作出来的音乐本身就满足等响度需求了,而不是刻意去放几条线去做播放预设匹配,这也太入门的东西了....... ...
等响度曲线是给不同音量听音乐的消费者改善听感用的,制作者无论怎么调味做完的音乐成品都是固定的是满足不了变化的要求的,没用。你个入门几十年的老烧却连这都不懂,还一会儿艺术啊艺术,一会儿说别人连发烧的门都没入啊,你整天在这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我真的打心里为你感到羞耻。

TOP

引用:
原帖由 y.qfans 于 2021-12-14 01:56 发表

实际上,音乐制作者根本一条曲线都没有放!他按听觉需求制作出来的音乐本身就满足等响度需求了,而不是刻意去放几条线去做播放预设匹配,这也太入门的东西了....... ...
音乐制作者按听觉需求制作出来的音乐本身就满足等响度需求?胡说八道啊。等响度曲线本身的特征就是不同音量不同曲线,而一张唱片是无法知晓用户会用什么音量播放它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y.qfans 于 2021-12-12 15:42 发表
大家后面关于音箱在小音量下的等响度争论其实是忽略了讨论问题的边界转换问题。音箱是不做等响度曲线的(消费级除外),等响度曲线是由音乐制作者来制作的,但不限于音乐制作者。音乐制作时候已经按听觉等响度原理制作好音乐 ...
原本看你在家里做消声室的帖子,我还挺钦佩你,但是这回我也不认同你的说法,你这回大错特错。

等响度曲线或者类似等响度曲线的调音效果都不可能制作进音乐文件,等响度曲线不是一根线而是很多根线,随着用户聆听的音量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线,在音乐文件里就算让你调音调的像某一根线的效果但也只是一根不是全部,所以等响度曲线只能放到回放设备里,播放软件也好音响器材硬件也好,都只能在回放设备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