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R版请指教:这会不会成为震惊业界的4寸全频单元?

我觉得啊,这个非对称重量块是应对这种刚度比较小的振膜的。对于我朋友这个接近刚体的振膜而言似乎没有必要。
我是买家。我朋友是研发者。真正的销售者是投资商。

TOP

你们的14khz的第一个分割震动频率是模拟出来的吗?

平板振膜理论刚性其实不容易做的
http://resources.prismsound.com/ ... fness_ALMA_2003.pdf

TOP

让我朋友注册个账号来说明技术问题吧。他应该用这个lyticaster用户名。

因为我懂点材料力学,但是不懂扬声器和电学,所以我只能说说关于这个砖头的事情 。简单的说:14克的超常规mms(是叫平均振膜质量吧),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也就是说,因为振膜做出了超常规的刚性,所以它也具备了超常规的重量。但这个刚性不是靠加大重量做出来的。
就工程设计而言,肯定要追求的是“最大刚度下的最小质量”,而不是“最大质量”。所以所谓像砖头一样越重越好的比喻显然是不恰当的。
如果在高刚性的前提下,重量可以再轻一点,甚至可以和其他常规振膜一致,那当然是更好的工程成就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greenton008 于 2021-4-10 01:26 发表
让我朋友注册个账号来说明技术问题吧。他应该用这个lyticaster用户名。

因为我懂点材料力学,但是不懂扬声器和电学,所以我只能说说关于这个砖头的事情 。简单的说:14克的超常规mms(是叫平均振膜质量吧),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
知道你这个设计思路。
有些highend厂家也是这么做的。YG acoustic的BilletCore就是用一个大铝块削出一个实心的铝块振膜出来。振膜本身不含音圈重30g(应该是5-6寸喇叭?)

https://portier-hifi.ch/wp-conte ... letCore_March18.pdf

我的意见是,可能和直觉的想法不太一样的是,你拿一个模拟软件,比如Finecone,把玩一下应该会发现,增加振膜的刚性(厚度)并不会提升这个振膜的分割震动频率。这个可能是有点反直觉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greenton008 于 2021-4-10 01:26 发表
让我朋友注册个账号来说明技术问题吧。他应该用这个lyticaster用户名。

因为我懂点材料力学,但是不懂扬声器和电学,所以我只能说说关于这个砖头的事情 。简单的说:14克的超常规mms(是叫平均振膜质量吧),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
我代表天声论坛来欢迎lyticaster同志,啪啪啪。

搞技术的生力军能加入大家都很高兴。啪啪啪。

TOP

喇叭定型没?定型了我买一对。价格可以稍微理性一点就更好了
引用:
原帖由 greenton008 于 2021-4-9 00:25 发表
19830近日获得了一位友人研发的4寸全频音箱一对。
技术我实在不懂,不敢多说,怕说错。但是我把这个音箱和kii做了比较,除了低频下潜确实不如,低频量感甚至还胜过kii。整体声音和kii相比没有明显的低档感。
首先希望不要误会,我买这对喇叭不是因为上面这句话。
我也可以简单解释一下:
其实也不奇怪,在中,近距离下,很多音箱都确实表现不出太明显的差距,只是不可避免的音色差异,设计上人为造成的差异为主。
我相信性价比很高的上了四五千元的音箱,也能够满足90%的需求了(除了低频),无止境追求极限的烧友少之又少,能听出其中奥妙的烧友就更加少了。

如果把它们都放到了理想的听音室,拉开距离和音量,小喇叭就会露馅了。但反过来想,让它永远都不会露馅就行了。

[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21-4-10 10:1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21-4-10 08:55 发表


知道你这个设计思路。
有些highend厂家也是这么做的。YG acoustic的BilletCore就是用一个大铝块削出一个实心的铝块振膜出来。振膜本身不含音圈重30g(应该是5-6寸喇叭?)

https://portier-hifi.ch/wp-content/uploads/ ...
这个嘛,喇叭界的软件肯定有问题。我用Ansys来分析,结果表明分割振动频率和均质板的厚度就是线性关系。抗弯模量这个参数主要还是取决于截面高度(厚度),材料应该尽量集中在上下两面而不是均匀分布。这一类例子太多太多,比如工字钢轨,钢箱梁等等。
三明治振膜由于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也无法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不过靠实验来积累数据,也不算多难的事情。作为结果,我很肯定的告诉你,就是越厚,1/4波长和1/2波长共振频率就越高。1/4波长共振和驱动源是同相振动,表现为高的输出峰值。1/2波长共振一半同相一半反相抵消了振动,显示为深谷。
CF4是综合了成本和有效频率范围的折衷设计,要推高到20K以上,又贵又没实用价值。
引用:
原帖由 jimmyheiying 于 2021-4-10 10:00 发表
喇叭定型没?定型了我买一对。价格可以稍微理性一点就更好了


首先希望不要误会,我买这对喇叭不是因为上面这句话。
我也可以简单解释一下:
其实也不奇怪,在中,近距离下,很多音箱都确实表现不出太明显的差距,只是不可避 ...
事实上我最希望的就是进消声室比较,吸收的越彻底越不怕,越容易和其他喇叭拉开差距。
这种准刚体振膜的喇叭第一次出声时,连我这个设计者都被颠覆了。
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正常的。软振膜突然启动时,等于是往池塘里投入一颗石子,水波慢慢的扩散出去。刚体振膜就等于结冰的池塘上扔一块大石头,裂纹瞬间扩展到岸边。
我自己的听音室就是全吸音的,22平米60立方米容积的房间内塞入了12立方米的高密度聚酯棉,底噪低于10dB,在这样的环境里器材的缺点就全部暴露,这才去重新折腾各部件,于是就有了CF4.

TOP

这个箱子是导向的吗?
悬边单独单元的和装箱的有一些不同?
引用:
原帖由 lyticaster 于 2021-4-10 10:22 发表

事实上我最希望的就是进消声室比较,吸收的越彻底越不怕,越容易和其他喇叭拉开差距。
这种准刚体振膜的喇叭第一次出声时,连我这个设计者都被颠覆了。
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正常的。软振膜突然启动时,等于是往池塘里投入一颗 ...

TOP

引用:
原帖由 yaoyifeng1 于 2021-4-10 12:50 发表
这个箱子是导向的吗?
悬边单独单元的和装箱的有一些不同?
是倒相箱。
不装箱是没低音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lyticaster 于 2021-4-10 10:11 发表

这个嘛,喇叭界的软件肯定有问题。我用Ansys来分析,结果表明分割振动频率和均质板的厚度就是线性关系。抗弯模量这个参数主要还是取决于截面高度(厚度),材料应该尽量集中在上下两面而不是均匀分布。这一类例子太多太多,比如 ...
从Ansys,以及你说话的风格,看来我们搞工程背景的

你说的厚度和工字钢的比喻,在你的这个平板振膜的设计思路下肯定是成立的,平板振膜的受力机制和锥盆是不同的。

打个比喻,就是一个平板简支梁和一个拱桥的受力区别,简支梁是抗弯的,当然厚度越大越好,但拱桥是均匀受压的,没有弯矩的需求。拱桥的反面就是索膜结构也是均匀受拉的,也没有弯矩的。

平板振膜的机制是bending wave,刚性来自于振膜自身的抗弯能力,锥盆的刚性是来自于锥盆这个几何形状。这个就像我们搞结构的都知道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这个机制有区别,他们传播的速度也有区别。你这个相当于是横波原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