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jimmyheiying 于 2022-12-8 09:36 发表
我这确实违背了祖宗的决定。
我这,瓶颈确实还是在低音的尺寸,就单测试结果来看,瓶颈还是在低音单元。
我不完全认为ATC的理念就是真理
我只是觉得,盲目买两对监听叠起来不太对
关键是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一般来说把,如果按照点声源理论,两个单元的间距不能超过他们重放频率上限的波长的一半,这样可以保证只有90度角才会出现抵消。
比如ATC的中音一般上限分到3800hz,波长的一半是4.5厘米,但ATC的中音是常规6寸喇叭的大小,绝无可能在4.5的距离。就算放宽一倍,也做不到,所以ATC不能采用双中音是有道理的。除非重放上限降低,但高音头的负担又上去了。这时候又要搞两个高音?
但为什么丹拿可以用双高音?因为丹拿不采用点声源理论,双高音是为了压缩竖直指向角。如果两高音间距是重放波长的一倍,那么就是说30度角竖直离轴会出现抵消。因此双高音的一只,需要滚降高频,截止点在8000hz左右,是有道理的。
但叠加监听,两个监听都重放20khz的频率,而高音间距在20厘米或以上,高音抵消就出现不可控的局面,变成low-fi了。
梳状滤波是不是就不好听甚至不能听?绝对也不是
双高音梳状滤波,会在频响出现大量的谷点,但人耳对谷点非常不敏感,可能人耳的感应也有些科学暂时无法解释或者我个人不懂的地方,所以也可能出现一些神奇的立体声效应。
举个例子吧,我很久前的漫步者M20 DTS是有立体声拓宽的。我测试的时候,发现它这个模式频响就有大量梳状滤波。
最后,Jimmy这种配置,有一个好处是一定的,就是中低频的竖直指向性被压缩了,因此中低频(估算在800hz以下)听起来一定更干净,不一定是两个喇叭变轻松带来的,而且是降低了地板与天花板共同反射的结果。但如果不衰减高音,那就有点以牺牲高音为代价。
打算买多箱子堆叠的朋友注意这个妥协就是了。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直接买MTM类型的产品。比如Focal的Twin系列,EVE都有MTM类的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