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金瑯] 简评金琅A5M

本主题由 王总编 于 2023-10-10 10:27 合并
引用:
原帖由 听最深处 于 2022-6-27 18:17 发表
考虑性价比肯定不买,主要是音色不一样
对,单说性价比,三万元的PSI A17都是干不过CS8D这种巨无霸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电工小吴 于 2022-6-27 18:34 发表

对,单说性价比,三万元的PSI A17都是干不过CS8D这种巨无霸的。
物理碾压没办法的,但是如果音色不合自己口味也是无解的。性能和味道难两全。

TOP

引用:
原帖由 天霸动霸tua 于 2022-6-27 18:37 发表

物理碾压没办法的,但是如果音色不合自己口味也是无解的。性能和味道难两全。
所以遇到一对音色能让自己喜欢但性能不满意的音箱时,保险的升级方法就是买它的同系更高级别的型号。

TOP

2万元,我可能会选,jbl L100 复刻, 12寸三分频。或者 金琅乐神3,这种8寸落地三分频。
引用:
原帖由 hes8731 于 2022-6-27 17:35 发表
两万我还是倾向于加钱上CS8D,当然是因为我在深圳,购买比较方便。
引用:
原帖由 电工小吴 于 2022-6-27 18:34 发表

对,单说性价比,三万元的PSI A17都是干不过CS8D这种巨无霸的。
落地音箱这个体积,我会排除掉有源音箱,一旦电路出故障,维修搬运起来对体力要求很高。

TOP

哪有什么慈善不慈善的,只能说网友太能替厂家意淫了。

厂家能卖就肯定能挣钱,他卖那个价格自有那个价格的考虑。他能卖那么低说明只能那么低才能卖出去。不存在能卖高但是厂家为了烧友低价卖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oaker 于 2022-6-27 19:53 发表
哪有什么慈善不慈善的,只能说网友太能替厂家意淫了。

厂家能卖就肯定能挣钱,他卖那个价格自有那个价格的考虑。他能卖那么低说明只能那么低才能卖出去。不存在能卖高但是厂家为了烧友低价卖的。 ...
有的,有些型号1000材料费卖8000零售价,有些型号1000材料费可能只卖4000,不可能所有厂家都是一个比例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电工小吴 于 2022-6-27 19:58 发表

有的,有些型号1000材料费卖8000零售价,有些型号1000材料费可能只卖4000,不可能所有厂家都是一个比例的。
卖4000的,知道自己标8000卖不出去,卖8000的知道8000也卖得出去。

TOP

引用:
原帖由 oaker 于 2022-6-27 20:01 发表


卖4000的,知道自己标8000卖不出去,卖8000的知道8000也卖得出去。
不是在谈慈善么?那只能谈成本啊,别的理由没用。

和洋货对比可能会伤某些人的心,那就都说声荟吧,比MH6A贵一倍的CS6的成本不会多一倍,也就是说卖二对MH6A的利润少于卖一对CS6,所以把MH6A形容为做慈善,不可以么?

[ 本帖最后由 电工小吴 于 2022-6-27 20:3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电工小吴 于 2022-6-27 20:18 发表

不是在谈慈善么?那只能谈成本啊,别的理由没用。

和洋货对比可能会伤某些人的心,那就都说声荟吧,比MH6A贵一倍的CS6的成本不会多一倍,也就是说卖二对MH6A的利润少于卖一对CS6,所以把MH6A形容为做慈善,不可以么? ...
MH6A卖的便宜,人家就说你就该卖那么便宜!活该!A6M卖的贵,人家就说你不该卖那么贵!抢钱!反正只要是国货,贵贱横竖都是被骂的命,呵呵,呵呵呵呵。

其实根本不要求他们感恩,厚道些就行。

我见过有些人一边在这个群里说:“为了打市场活该这么便宜。”这种风凉话,然后转身到另一个群里就说:“啥打市场让利啊,其实他只值那点钱。”

TOP

没办法,骨子里的崇洋媚外,特别是9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思想深处都是这样的。像小米、华为一样有很多黑子在黑,便宜的吐槽品控,质量性能吊打洋货的又吐槽贵,惠威也不是个个产品都是性价比最高,很多国产也是,总需要利润才能维持,贴着成本买的只能是打牌子挣名声的,特别是在车评圈,几乎个个车评人都收钱的。
像只看物料成本来判定成品零售价是否暴利,太过时了,完全不考虑外壳设计、开模,研发,质检成本啊,真要是这些国货没了,那些人眼中的神圣的洋货只会卖的更贵。上世纪胶片机时代,柯达、富士的胶卷就在中国大陆卖的便宜,像在俄罗斯的胶卷卖的是国内的三倍,为什么?因为有个国产胶卷,虽然性能指标不如洋货,但就是能拉低洋货价格,最终国人得利。
那些言必称洋的人,因为工作需要接触得洋货多些,是事实,某些领域内洋货的性能的确更靠谱,也是事实,但玩Hifi,个人爱好,一味吹捧洋货打压国货,就真的不应该了。什么事情都要辩证变化的看,福建莆田90年代全是造假鞋的,现在也产业升级开始打自己牌子了,像鸿星尔克不就是么。
那个漫步者我就用过R201,后来送人了,有外国牌子的厂商考察漫步者的产品和定价,发现物料成本都包不住,可见漫步者的成本控制能力,但的确漫步者并不是以音质Hifi赢得市场口碑的,像打高端市场的A系列也是收购来的牌子,包括那个铍高音。还有麦蓝,金河田这些,都不是定位Hifi的,惠威的有源系统也在向漫步者学习,搞成本控制,不求性能最好,但能在细分市场里以高性价比胜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X系列等高端型号换代慢了,很久没有更高端的型号出现了。反而像minimore8这样的又出了minimore6,minimore8当初可是12800定价,比M5A贵了3千还多。睿韵的产品外形和定位蛮好的,但只是对hifi老烧而言,普通民用市场养不起来,声荟的自有品牌估计财务也好不到哪去,那是因为有海外代工业务养着,有些人就拿MH6A的定价当作标杆,那还让那些想往高端HIFI发展的厂商怎么活?

怼人很爽,键盘侠好当,说别人容易,自律难,国货精品我买不起新品,就自己海鲜市场淘二手,从来不喷国货,前前后后二手里玩过很多了,像我知道的aune亚马逊上海外口碑蛮好,麦博的solo7c也定制销往欧洲过。
引用:
原帖由 jack森 于 2022-6-27 20:43 发表

MH6A卖的便宜,人家就说你就该卖那么便宜!活该!A6M卖的贵,人家就说你不该卖那么贵!抢钱!反正只要是国货,贵贱横竖都是被骂的命,呵呵,呵呵呵呵。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