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为什么孙露/童丽/赵鹏等的歌典,我感觉音效那么好?

为什么孙露/童丽/赵鹏等的歌典,我感觉音效那么好?

我感觉超过很多原版,甚至很多歌曲听起来都没有他们的声音效果好听?



2018年2月27日,天声论坛官方注释:
由于某些回帖非常精彩,此贴转移到【珍贵好帖区】,永久保留。

TOP

发烧唱片的翻唱歌手基本上是录音棚歌手,声音经过修饰的。不认为他们的音效感觉有多好...童丽只会用气声,赵鹏只是低音天赋好,孙露...没有get到她有什么特别,这类歌手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唱任何歌都会变成一个味。换句话说,音乐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绝不是音质或者音效。
他们几个只是音质音效有特点,却没有灵魂。论唱功,真的和专业歌手不是一个水平。

TOP

我认为欣赏音乐离不开旋律和音质,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不论音质那买好的器材就没有意义,我就很喜欢刘芳的翻唱,既有音质也有旋律。一般一些经典老歌受限于当时的录音水平音质都不怎么样,我以前听歌就一定要听原唱的,现在不同了,不管原唱翻唱要音质好的,听歌习惯会变的,当然和现在的音响器材不断提高有很大关系

TOP

其实就是重口味,现代人就喜欢各种添加剂,通街的奶茶店,开了一间又一间,其实与奶或茶都没有关系,楼主这个喜好,同一个道理,自己喜欢就好。

TOP

“欣赏音乐离不开旋律和音质”
音乐的三大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乐不仅只有旋律。只能欣赏旋律的话,还不算完全欣赏音乐。
至于音质,当然音质越高越好。32k的音质和320k的mp3音质没法比,但是,音质仅仅是欣赏音乐的及格线部分,严格来说和欣赏音乐没有什么关系。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早期三四十年代还只有单声道录音,各种丝丝拉拉的噪音不断,但仍然不能对欣赏诸如兰多芙斯卡或者富特文格勒等大师的演绎有丝毫影响。因为音乐的灵魂不是音质。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18-1-8 11:36 发表
“欣赏音乐离不开旋律和音质”
音乐的三大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乐不仅只有旋律。只能欣赏旋律的话,还不算完全欣赏音乐。
至于音质,当然音质越高越好。32k的音质和320k的mp3音质没法比,但是,音质仅仅是欣赏音乐的及 ...
一派胡言。

音色和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古典音乐尤其如此。

你觉得老录音好听,是因为你听过高质量的录音,甚至名家现场,可以凭借记忆脑补各种乐器音色细节。

你让一个古典乐盲听老唱片基本是对牛弹琴,但是就算乐盲,身临音乐厅现场都会被感染。

另外,如果音色和细节不重要,你还在这里混?岂不是浪费时间?

TOP

录音时味精加的多呗,微笑曲线 迎合低级听众 投其所好

好多人用十几万的器材去听这种laji玩意,去提高自己修养 去听听古典 别在这些laji身上浪费时间精力

TOP

举个例子,有史以来最火的歌应该是小苹果,这里有人觉得小苹果好吗?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都觉得小苹果好,你要问她哪里好,她也能说出个道理来。我们这些人,不一定说的过人家。

对音乐的口味必然有差异,尊重差异,在尊重的前提下,音乐的口味是有高下的。这跟一个人的阅历、修为、感受能力都有关系。我自认为听的挺高端,但还是隐隐感觉到,有些听友的欣赏水准在我之上。但我也不可能为了提高自己,专门去听他喜欢的东西,因为我没那个能力,达不到就是达不到,老老实实听自己的就对了。听不懂的东西,最多听半年,如果还不懂,基本这辈子没机会懂了。

听音乐其实很讲天赋的,这算玄学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平淡是真 于 2018-1-8 10:47 发表
我认为欣赏音乐离不开旋律和音质,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不论音质那买好的器材就没有意义,我就很喜欢刘芳的翻唱,既有音质也有旋律。一般一些经典老歌受限于当时的录音水平音质都不怎么样,我以前听歌就一定要听原唱的,现在不同了 ...
支持你的观点。记得三十年前,我父亲听针式唱片机,其中一首歌他可以反反复复的听很多遍,歌名叫《太湖水》。而且,针头摩擦唱片的那种种沙沙声,清晰入耳。我家那台针式唱机的音质恐怕连现在的手机喇叭都比不上。可当时的大多父辈们爱听音乐的,都喜欢听这一类的歌曲,还有很多红歌,而如我之流的就觉得这些歌太难听了,而对当时的港台的歌曲则是钟爱有加......时代进步了,录音和音响器材也一样在进步,除了音乐人创作的音乐作品本身外,能够更好地呈现出这些作品,就是从事录音工作的人员的事情了。而要更好地把录音作品呈现出来的事情,就需要各大音响厂家去完成了。任何产品都有档次高低,要想获得更好地体验,银子要跟得上。
音乐如菜,各有所爱。曾经喜欢的,现在未必喜欢,以前不喜欢的,现在却喜欢了,我觉得这个与欣赏水平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因为,我也试图去努力“欣赏”一些国内外经典的音乐大作,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我听起来都不是“好听”的感觉,更谈不上“享受”了。而经典中极少数的我听着算是好听的音乐,也并不是在我具备欣赏水平的前提下得出的感受。好不好听,立马就知道了。就像一个3岁的孩子吃东西,只要是好吃的,能吃撑着,不好吃的,立马吐出来。这应该就是“对味”吧。而现在的录音师们,不管他往里面加多少“味精”,或许不是原汁原味,但你听起来就是好听。这难道不是件好事?不喜欢那是个人的事情,如果录音师们只为极少数的喜欢“味精”浓的人去做录音,那才是笨蛋!除非,有人愿意专门为极少数人提供服务,从而分得这一块蛋糕。我第一次听周杰伦的《东风破》,很不错啊。曲风、旋律和歌词我很喜欢,后来又听到刘芳版的《东风破》,更好听啊,就把周杰伦放一边了。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相当有造诣,但是他自己唱的我却谈不上多喜欢,后来,我就搜索翻唱他的歌的其他歌手,得到了更多的享受。现在的翻唱歌手之所以有很大一块市场,那就是一定有超过原唱的内容。而且,就唱功而论,翻唱的未必就不如原唱的。记得有一期音乐节目,韩红、刘德华和另一位歌手当评委,当时,韩红就刘德华的夸张的“颤音”唱法表示质疑,刘德华解释说,是因为当时教他唱歌的老师肯定自己唱对时,就朝刘德华缓缓点头,以示认可,刘德华也随着老师的点头而点头,久而久之,就发出了“刘德华式”颤音。这一解释的真伪无法考证,但韩红继续攻击,她说,你这个刘式颤音是对演唱艺术的扭曲,还当场演示了颤音的正宗唱法......刘德华当时尴尬的表示,此已积习难改。还有另一个颤音较夸张的歌手,张宇。张宇和韩磊有一次参加《我是歌手》节目,当韩磊的一首《等待》结束回到休息室,张宇立即迎上去大赞:“你的声音好恐怖啊,太强大了”。但我再次遗憾的承认,我喜欢听刘德华、张宇多过听韩红、韩磊。应该是前者们演唱的音乐作品更对我的味,但我不用别人告诉我,我自己也清楚,刘德华、张宇的唱功不能和韩红、韩磊相比,不在一个层次上。会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用一模一样的录音设备,其录出来的音乐效果,用100元的音响放刘德华、张宇的也能听听,而要听韩红、韩磊的就非得要1000元的才能到达100的效果。(我都觉得有点扯淡)因为,我听到有这样的判定:听交响乐,要想得到更接近现场的效果,那就要一般人买不起的高级音响才行。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那还真要感谢那些善于添加“味精”的录音师们了,他们为了绝大多数买不起听交响乐的音响的人们,提供了廉价的解决方案----使得声音更好听了。最后,楼主提到的童丽、孙露、赵鹏这个几个翻唱歌手我也是喜欢的。因为,在没有听到他们的翻唱之前,原唱的许多歌我都没有觉得非常好听,反而是他们的翻唱使我发现:“哇~原来这歌可以唱得这么好听!”

[ 本帖最后由 不是好鸟 于 2018-1-8 14:02 编辑 ]

TOP

有些人终身局限在“我”里面,没有跳出来看过一眼,这么活到中年,心里基本只剩下创伤了,特别需要抚慰。然而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关心你的人只会越来越少,所以到中年感到缺乏关怀,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楼主所举的那些歌手,实际上都是用声音搞按摩的。

我也觉得听这些是对的,人世的确很艰难,弄的特别好的我也听,但在我心里,这些音乐排不到靠前的位置,毕竟有比自我更广阔的东西,多了去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oaker 积分 +5 精品文章 2020-9-30 00:30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