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R版请指教:这会不会成为震惊业界的4寸全频单元?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21-4-10 08:55 发表


知道你这个设计思路。
有些highend厂家也是这么做的。YG acoustic的BilletCore就是用一个大铝块削出一个实心的铝块振膜出来。振膜本身不含音圈重30g(应该是5-6寸喇叭?)

https://portier-hifi.ch/wp-content/uploads/ ...
这个嘛,喇叭界的软件肯定有问题。我用Ansys来分析,结果表明分割振动频率和均质板的厚度就是线性关系。抗弯模量这个参数主要还是取决于截面高度(厚度),材料应该尽量集中在上下两面而不是均匀分布。这一类例子太多太多,比如工字钢轨,钢箱梁等等。
三明治振膜由于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也无法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不过靠实验来积累数据,也不算多难的事情。作为结果,我很肯定的告诉你,就是越厚,1/4波长和1/2波长共振频率就越高。1/4波长共振和驱动源是同相振动,表现为高的输出峰值。1/2波长共振一半同相一半反相抵消了振动,显示为深谷。
CF4是综合了成本和有效频率范围的折衷设计,要推高到20K以上,又贵又没实用价值。
引用:
原帖由 jimmyheiying 于 2021-4-10 10:00 发表
喇叭定型没?定型了我买一对。价格可以稍微理性一点就更好了


首先希望不要误会,我买这对喇叭不是因为上面这句话。
我也可以简单解释一下:
其实也不奇怪,在中,近距离下,很多音箱都确实表现不出太明显的差距,只是不可避 ...
事实上我最希望的就是进消声室比较,吸收的越彻底越不怕,越容易和其他喇叭拉开差距。
这种准刚体振膜的喇叭第一次出声时,连我这个设计者都被颠覆了。
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正常的。软振膜突然启动时,等于是往池塘里投入一颗石子,水波慢慢的扩散出去。刚体振膜就等于结冰的池塘上扔一块大石头,裂纹瞬间扩展到岸边。
我自己的听音室就是全吸音的,22平米60立方米容积的房间内塞入了12立方米的高密度聚酯棉,底噪低于10dB,在这样的环境里器材的缺点就全部暴露,这才去重新折腾各部件,于是就有了CF4.

TOP

引用:
原帖由 yaoyifeng1 于 2021-4-10 12:50 发表
这个箱子是导向的吗?
悬边单独单元的和装箱的有一些不同?
是倒相箱。
不装箱是没低音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21-4-10 20:55 发表


从Ansys,以及你说话的风格,看来我们搞工程背景的

你说的厚度和工字钢的比喻,在你的这个平板振膜的设计思路下肯定是成立的,平板振膜的受力机制和锥盆是不同的。

打个比喻,就是一个平板简支梁和一个拱桥的受力区别,简支 ...
平板可以把问题简化。
锥盆或者拱桥有另外个问题,受力的不对称性。
还有一个要到超声波领域才能了解的问题,形状因子。
刚好我就是搞功率超声波的,超声波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元件叫变幅杆,其实就是机械放大器。对于圆锥或者指数型锥体来说是有传递频率上限的,该上限和锥体外形比例有关,高于上限后声波在侧面反射导致无法传输出去。
平板只需无脑提高比刚度就行了,无需考虑那么复杂的问题。
举个实例,这对小箱曾经放在汕头音响协会鉴赏过,协会的左右侧墙是非对称反射特性,结果导致声像中心偏向强反射一侧。
但协会其他的音箱就没有这个现象,你仔细品。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21-4-10 22:16 发表
平板振膜的指向性确实是最宽的。TB的平板单元,还有BMR都这样 https://www.tectonicaudiolabs.com/audio-components/bmr-speakers/

我觉得挺好的,市场需要不一样的产品,如果是按锥盆的设计思路必然又收敛回到那个大家都 ...
如果做盆始终能保持整体振动,指向性其实不差的。所以在实际工作状态中发生了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BMR是另外一种原理了,是刻意利用分割振动,CF4则是大力出奇迹的典型。

TOP

引用:
原帖由 lipusibuxiu 于 2021-4-11 20:17 发表
对同系列6寸单元更有兴趣,10寸又是怎样的?如果用6寸做中低,在高音单元的搭配上有什么讲究吗?
实际上6寸,10寸均为全频单元,但由于离轴的限制,肯定不能像4寸那样单打独斗。
高音单元也开发了1.5寸(38mm)同结构单元,频响范围可以覆盖500Hz~45KHz,简单的3000Hz一阶分频就行了。投资方是不打算零售单元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吴渭 于 2021-4-11 20:19 发表
10寸做中低的话,中高频能到多少Hz??还有看到这个价格...是不是会阻碍产品的推广??
10寸是正方形的单元,性能为全频,目前近场测试频响可达27Hz~28KHz,远场未知,等待消声室检测结果。冲程长达+-12mm,短音圈设计,音圈直径达127mm。
价格方面来说,本系列为高成本制作,成本还在同口径的魔雷SCM之上,所以我不认为这个价格很高。至于销量方面,让投资方去操心就好了,也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21-4-14 00:54 发表
信息也比较多了,发表下我个人的观点
1:我们搞工程都知道,理念虽好,最后产品出来还是要数据检验实证,有时候理念和数据不完全吻合还要分析迭代。
如果设计概念基于无分割振动的理念的话,建议用设备验证,用数据来说话。Klippel ...
不看喇叭构造的?
你贴的那张图上的谐振峰,实际上是“防尘罩谐振”
音圈在节圆位置驱动时,内外两部分才具有相同的谐振频率且为最大值。节圆直径=0.667振膜直径.CF4就是节圆驱动型的,只有唯一的一组谐振点且准确按照倍频程分布。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21-4-14 21:07 发表


实际上我贴那个图的喇叭根本就没有防尘罩,是相位塞喇叭

构造就是看着玩,实际上东西好不好看疗效,疗效临床看数据。
除了振膜共振外,还有个共振叫“音圈纵向1/2波长共振”,满足共振条件时,mms可以被极大的抵消,但是高于共振频率的信号就会被大幅度衰减。
晚点我放一条CF4扫描到50Khz的曲线上来,一目了然。


[ 本帖最后由 lyticaster 于 2021-4-15 15:2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