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ATC] 72小时,从ATC SCM20到SCM100

20背后的增益只有3db。40一般家庭用不是为了开大声,还是为了能下的低一点。但是我没法量化这个到底能低到什么程度或者是不是能感受到。

TOP

引用:
原帖由 ujff0574 于 2020-2-11 17:03 发表
40的重量是31公斤,还是被动的。你的估计标注有错误吧
http://atcloudspeakers.co.uk/wp- ... AL-020416-hires.pdf

ATC自己的新版说明书下载。我觉得也是标注问题。我的20asl还有28公斤。

最新的版本标注了31公斤,我这个下载太早了。很久不烧了。
http://atcloudspeakers.co.uk/wp-content/uploads/2019/04/ENTRY-MANUAL-270816-web.pdf

[ 本帖最后由 木耳听真 于 2020-2-11 17:11 编辑 ]

TOP

花钱的计划暂时被搁置了,打算先了解一下自己的房子。早上下单了minidsp的测量mic,下午收到(运费比mic贵)。测试了一下房间的频响。不是很会读,是600hz一下都需要扩散么?房间很多驻波?



还是我只能去挪动音箱的摆位自己试验?

先去ASR上补补课

[ 本帖最后由 木耳听真 于 2020-2-11 20:5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20-2-11 21:06 发表
150hz峰,90hz谷,太典型了。我认为是平行上下层地板造成的,解决不容易。

能分享个rew的测试文件吗?
当然可以了。前几天申请的百度网盘能派上用场了。
https://pan.baidu.com/s/1QBIULOWdYSvLLGc9T97byA
提取码:e3y7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20-2-12 02:34 发表


虽然你可能不屑一顾,但是也许一个Dirac版本的Minidsp比如DDRC-24适合你。
怎么可能,其实这个论坛上大家给的意见都很中肯。包括您的推荐,王总编的音箱太重挪不动的建议。我是会考虑dsp的,但是这个会在最后一个环节。一个是因为我用了element X,这个方案就是图省事。加了dsp会给整个系统带来问题,我只能模拟做AD/DA,这样对音质有多少影响还不知道。

我现在假想的步骤:
1)改变音箱的摆位和听音位置。找到一个对于现在房间room modes有帮助的位置。
2)进行一些可移动扩散。现在的房间因为连通性好,暂时没有低频的问题,高频也在我看来也挺漂亮的。暂时不用考虑吸音,或者之后再考虑。因为是租的房子,不能胡乱造,只能尝试一些能简单移动的措施,比如大障板之类的。
3)附加的,考虑把地面全部用吸引地毯。添置一些重但是便于移动的家具。比如40*40*50的实木墩子。便于摆位。但是这些对于room modes来说,估计都没有什么效果。
4)如果改变以后再150hz以下还有洼陷,上智能炮,7350或者7360的8到10寸炮。借助glm,可以尝试弥补room modes出现的的低频洼地。
5)进行dsp。这个就是比较麻烦了。比较好的做法是数字界面,到dsp,到dac,到音箱。这么一弄element X只能去听耳机了。真的很浪费。钱不是太大问题,浪费我不喜欢。

我会按照这个思路慢慢来。

另外我也比较详细的研究了Kii Three,Dutch & Dutch 8C,Genelec 83x1 + GLM。各有个的不同。我会慢慢把我的读后感总结出来。
引用:
原帖由 jimmyheiying 于 2020-2-12 00:05 发表


味道与素质并存的终极道路,应能否考虑用atc 20的低音代替atc的馒头中音来做三分频。
给ATC20加一个或者两个合适的智能炮。我觉得是在家庭环境里面的可行妥协。

TOP

请教有关音箱的摆位问题

以前都是估么着摆一个大概就好。现在用REW加麦克风。
音箱每动3公分,就会出现某个频率上下3-5db的波动。这个应该是房子固有的room modes。但是不管怎么摆,好像峰和谷就是挪来跑去,这里平了,那里就凹陷了,或者凸起了。没有找到能中和的时候。

比如这个图形:


如果在中低频出现比较多的大型锯齿,成因是不是因为平行墙面的反射和抵消作用?
这种作用是不是在中低频想要靠摆位是很难消除的?
是不是墙面做成不平行的加强扩散会帮助解决这种问题?

今天抱着28kg*2摆了20次,到生理极限了。明天再继续了。

明天打算试试看这个方法:
http://arqen.com/acoustics-101/speaker-placement-boundary-interference/

手贱,又搬了一次,按照推荐的摆位到60cm以内。
红线,距离后墙50cm,侧墙45cm
绿线,距离后墙120cm,侧墙40cm


按照R版的建议使用1/3平滑以后,摆位还是有用的,有几个地方是一直不能靠摆位修复的
60hz的峰值,80的相对低谷(但是在基准线上)122的峰值,300的相对谷,650峰值

[ 本帖最后由 木耳听真 于 2020-2-12 21:3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20-2-12 21:22 发表
你这个算不错了,建议1/3半程平滑,把握大方向
谢谢。明天用1/3平滑,用1/24太闹心了。

TOP

三天音箱的摆位基本结束了,报告一下结果

引用:
原帖由 theetboy 于 2020-2-13 00:44 发表
真力独眼龙是不是可以任意摆放后它自动调节不需要折腾了?
不可以的,声学的谷底是因为声音在房间内的反射,波峰和波谷产生的消减作用。这样用GLM也没有办法去调整的,加强那个频段的声音。对应消减的部分也加强,结果也还是零。部分可以通过加低音炮(不同位置摆位),或者做房屋的声学处理。一般家庭非常难解决。
经过第一天盲目的挪来挪去,后来渐渐找到一些规律。

首先是想想能摆放的范围,如果范围很大,预先分割成一些小区域。按照是封闭或者不封闭,前导向或者后导向孔音箱的特性,照说明书先试着摆。
然后记录音箱的靠墙距离(后墙和侧墙)以及自己的听音位置。一次变动一个参数,比如只修改距离后墙的距离,其他的不变。这样掌握房间的声学规律,最后再去慢慢调整。一次变动太大,没有规律可循,会导致很多无用功。

听从R版的建议,用1/3音阶平滑,掌握大方向。因为我的房间没有音装,所以我的目标是
1)整体的频响尽量平滑,中低频到高频有3-5db的自然滚落,防止整体声音偏亮。
2)在独立的频段内尽量让频响在上下5db内波动,好的声学处理房间可以做到3db内,一般监听室需要做到2db内的波动。


对于很多监听箱子,靠近后墙是有道理。最后选择从缩短距离后墙的距离,从130cm降低到了85cm, 这是我摆了三天的结果:


主要的改善是调整了300h以下的平衡,原来在100-300有个巨大的凸峰,和中频比较偏离超过了12db。经过调整,现在50-300hz基本能在5db范围内波动。
如果能进一步填平90hz的大坑,整体结果我觉得可以接受了。

说说ATC SCM20ASL Pro的摆位,箱子距离后面玻璃窗85cm,侧墙55cm,箱子间距180cm,我和箱子坐成等边三角形。
这样其实我和音箱都聚集在一个非常小的空间内。3m*2.4m, 看起来十分的诡异,犹如听个大耳机。但是结果暂时是挺好的,我觉得充分发挥了这个小箱子的近场监听特性。
细节丰富,结像清晰,完全没有箱子感或者挤在一起的感觉。低频甚至还有点松软。相比较于拉开2.5-3米听,近距离的效果要感觉好很多。

下一步准备下单吸音障板来治理后面的大玻璃窗和侧墙,但是订货需要5周,暂时没法更新了。

请问淘宝的soundbox(声博士)如何?本地有代理,我需要下单才能从中国发货,大家有用这些声学处理产品的经验么,感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racingpht 积分 +58 原创内容 2020-2-14 22:40

TOP

补一张现在的1/12音节平滑图。

如果能够把45hz和90hz的两个坑填平了。总体上应该会是比较平衡的。

这个可以用加一个比如真力7350的8寸炮来解决么?

[ 本帖最后由 木耳听真 于 2020-2-14 15:13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板凳脚 于 2020-2-14 15:33 发表
不建议直接上吸音障板,因为声字装修是一个系统工程。最开始是测出自己房间的声学特性(也就是哪个频段存在驻波)。然后是有针对性的选择材料,连带美学在内的设计。接着是施工。完工后再测试。做到有地放矢。要不然花了钱 ...
感谢。您的观点我同意。我现在有两个问题:
1)因为房间内有平行的墙,屋子的混响,或者回音有点大。
2)45hz以及其高次谐波有抵消

我现在针对这两个问题有什么潜在解决方法么?比如不用吸引障板但是用声学海绵去扩散?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