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解码器的数字音量衰减有损音质吗? 需要加前级吗?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9-3-29 00:27 发表


信号处理的基本常识。降bit有无数种方法。

1:最傻的,直接在每个采样减位数,也就是楼上有人说的降低“全频段的信噪比”: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 ... _undithered_web_pal ...
很不幸,PChifi玩家最常用的软件调音与OS音量调节正是第一种最愚蠢的直接降低位深方式,只能做升频处理或者改用解码器音量调节。

TOP

引用:
原帖由 la2ygoo 于 2019-3-29 10:22 发表


一般音频文件都是16位,用24或者32位输出就没问题了。

foobar选16位输出时有抖动选项,好像就是r版说的添加高频噪音,选24位和32位就没这个选项了。
我是认同12楼说的“只说数字,如果你的解码器是32bit,听的音乐是16bit的 ...
没有这么简单,录音处理过程中会遭受层层损失和冗余叠加,16bit录音之后,动态细节会低于这个范围,为保证录音质量,现在录音广泛使用24bit,这也就要求播放设备至少不低于24bit。
如果用户属于喜欢把数字音量条拉到百分之四十以下甚至更低的金耳朵用户,采用直接降低音频位深的做法毫无疑问会使音质受到不良影响,当然正常人耳听力极限也就-90db,你可能听不出明显差异。

TOP

引用:
原帖由 la2ygoo 于 2019-3-30 19:33 发表


16361
用foobar,把rmaa的16bit测试音,先减20db转换再加20db转换,然后用32bit格式先减20db转换再加20db转换。
32bit格式的无损,16bit格式的动态损失了。

现在知道谁对了吗?
----------------------------
pcm格式其实就 ...
我的意思就是合理的数字音量调节,除非衰减到极小,否则并不会造成什么动态损失,即便真正产生损失,也在人耳察觉范围之外。
合理的数字音量算法,其实优于现阶段大部分电位器与音量芯片,因为他们都属于模拟范畴,目前高端声卡与解码产品有逐步推广趋势。

TOP

引用:
原帖由 宇文元夕 于 2019-3-31 13:23 发表

你这个观点我挺认同的

吓得我赶紧把Windows的声卡设置成了24bit输出
并没有这么简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windows共享模式hifi用户尽量要避免设置为48khz及倍数。
至于数字音量和模拟音量,有兴趣可以详细请教一下隔壁站的fumac,在LA举办的AES@NAMM专程讲过一节课,内容就是模拟和数字音量控制之比较,在这里盗一张图。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