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我们发烧是为了啥?我已经找到答案!

恭喜入坑,古典音乐浩如烟海,够你听很久了
SM9没白买

TOP

引用:
原帖由 bobbychong 于 2020-10-30 22:17 发表

在这比较久的人都知道,她是带人入坑的那个…
我说的是入坑古典音乐。发烧器材谁都能买,但是能真正欣赏古典音乐的不算多
期待楼主从浪漫主义大编制步入巴洛克复调,体会音乐本身真正深邃的美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轮新月 于 2020-10-31 09:54 发表

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刚刚还是交响乐这种体载的初步形成!巴洛克时代,巴赫老大规律了交响乐4步套曲的写法模式但将这模式进一步成熟且发扬光大的却是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更是人才辈出,各路杰出指挥家也 ...
凡事都有过程,慢慢来
一开始都是喜欢管弦乐队大编制作品,交响乐队的动态和音色丰富度,其他类型音乐没法比,既能细腻又能澎湃,有无数可能
之后会更喜欢协奏曲,主乐器和乐队的竞奏,开始注意其中的主题发展、和声和变奏行进
接下来就是室内乐,奏鸣曲,小编制,这类音乐更加内敛,回归音乐本身
最后才是复调音乐,出现了结构,相当于从平面进入立体,打开新的世界,重新体会“和谐”的概念
从浪漫主义回归到巴洛克时代,回到高山仰止的巴赫他老人家,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个过程类似于欣赏过了华丽的唐诗宋词,最后重读《诗经》。最本真的才是最好的。毕竟,音乐的美不是音质音色动态声场这些和声音回放有关的东西,“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汉斯力克)
以上只是分享个人体验。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轮新月 于 2020-10-31 17:27 发表

这个到重读诗经的境界……已经是超脱红尘之外了! 我只能仰望但自己是做不到的了!相信也没多少人能做到,否则大部分古典音乐都得去死!哪怕是歌剧、舞剧、康塔塔、交响音画剧、还是钢协或是提琴协凑都伴有大量或一定量的 ...
清唱剧、弥撒剧是巴洛克时期的宗教(后期也有世俗)题材声乐,我这里提到的巴洛克音乐主要指复调音乐。和声乐相比,器乐是更存粹的音乐。
引用:
原帖由 一轮新月 于 2020-10-31 17:27 发表

嗯嗯!这也是我第一次在音箱器材这种论坛上看到“诗经”两字!一般人听个流行音乐已经很满足了,你要是对他说诗经估计会被喷一脸!我突然想到了曲高和寡这4字 小众的爱好都是寂寞的,别说诗经了,在现实中我连“我喜欢贝多 ...
用诗经做比喻都说了是不恰当的例子啦...只是想说欣赏艺术有类似的过程而已
引用:
原帖由 一轮新月 于 2020-10-31 17:27 发表

所有交响乐都是有主题发展、和声和变奏这些组成的………我真是笑哭了!不止只是协凑曲,也不分室内室外………………这还是个大范围说法,往细讲有主题显示部、再现部…展示部……你去听几部作品就自然会发现这些规律的!:z0 ...
专门提到协奏曲是它更能明显分辨主题的呈现和后期发展变奏,不是说协奏曲才有。因为这种曲式有主奏乐器,相比交响乐,主题在不同器乐组和声部之间切换,除非是旋律性很强的主题,否则对新手来说还是很难分辨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有了主奏乐器的协奏曲,就简单多了...理解了节奏、和声、主旋律变奏(音乐的三大组成要件),就是学会欣赏爵士乐的开端(仅对不懂乐理的爱好者而言)
你说的可能是奏鸣曲式的三段结构: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 吧,交响乐不是每一个乐章都是奏鸣曲式的

TOP

交响乐的四乐章套曲模式和巴赫没什么关系。交响乐之父是海顿。巴赫写过管弦乐组曲,但那时的组曲和交响曲不是一回事,而且当时都还没有大编制的管弦乐队(钢琴都还没诞生),也就没有交响乐这种曲式。至于组曲,巴赫写了太多,但大部分是独奏乐器的。四乐章套曲由海顿定型,莫扎特发扬光大,贝多芬改良(把传统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成了谐谑曲,提高了交响曲这种音乐形式的艺术高度)

顺便说一句,“交响乐”这个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所有由交响乐队演奏的音乐”,也就是“交响音乐”,最初由乐队演奏的这种音乐来自歌剧的序曲和间奏曲(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现场观众注意和安静,后来变成单独的作曲形式),后来就是泛指交响乐队演奏的音乐,什么圆舞曲,进行曲,交响诗,等等;狭义的交响乐就是“交响曲”,是单独的曲式,一种(通常)由4个乐章构成的音乐形式。

[ 本帖最后由 marlowe 于 2020-10-31 21:0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轮新月 于 2020-10-31 20:56 发表


现在特意去查了资料,还真的是海顿!吐血!我一直以为是巴赫!
巴赫是“音乐之父”,你品品,祖师爷地位,那可比海顿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推眼镜)

TOP

引用:
原帖由 一轮新月 于 2020-11-2 10:48 发表

那位兄自己喜欢巴洛克时代的音乐这没啥不好,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是出了名的华丽!但却把后面300年经过无数优秀音乐家一代代改进,远比第一代成熟的音乐体系都砍杀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在音乐上喜欢倒退回去的言论!z008相比之下听古典音乐的人占小众所以不明人士还在那儿点赞
马勒的音乐不知道比巴洛克音乐华丽到哪里去了。马勒的超大编制交响乐队+管风琴+合唱乐队,巴洛克时期完全不可想象。巴洛克时期的乐器简直简陋(除了管风琴),和华丽沾不上边,更别说大部分都是单乐器作品,也没有那么多的和弦转换节奏强弱变化。说起华丽,现代音乐才是真正的华丽,管风琴配上交响乐队,加上电子音乐(一些电影配乐,比如《星际穿越》),没办法再华丽了。

但这不是说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很简单。你随便问一个考级练琴的小孩,是肖邦复杂还是巴赫复杂,但从乐谱上看,巴赫简单得多,但是,巴赫才是公认的难弹,苦练技术就能搞定肖邦的快速跑动,但光有技术没有脑子,机械练琴是弹不了巴赫的。

后世成熟的音乐体系和风格非常多,但我没有说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比它们“好”,而是说它们“不一样”。我也是从施特劳斯和各种古典小品音乐听起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一直没觉得圆舞曲有什么不好啊,简直是非常好听,有没有。莫扎特这种人类天才,贝多芬这样承前启后的巨匠,老柴这种旋律大师,欣赏古典音乐不能略过,同样道理,巴赫亨德尔蒙特威尔第维瓦尔第这些音乐家也是一样。我说的是欣赏音乐的过程。

再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你偶然闯入一个花园,发现曲径通幽,一步一景,各种花草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结果后面的岔路开始增多,越走越开阔,这时候你要做的是尽可能全走一遍,看看能到哪里,后面还有好几大片的森林和高山景观呢。我说的是这个过程,并没有说前面遇到的玫瑰花不好看的意思。再强调一下,这条路不是按年代排序的,而是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排序的。每个人的路可能都不一样。

欣赏艺术不是非此即彼,更没有什么倒退,拿年代做衡量更是不可取。青铜器艺术比瓷器艺术“好”吗?喜欢乐府超过唐诗就是倒退吗?唐诗再好,也没有《古诗十九首》里的味道。你拿出现代诗里一首比《西洲曲》更好的看看。这都和年代无关。

后世音乐家改进的是音乐的形式,体裁,配器,音色,探索音乐表现的可能性(古典音乐发展到歌剧黄金时代就基本到头了,歌剧是所有艺术的大成)...不是音乐的本质。接下来音乐发展交棒给爵士乐和摇滚了,它们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但就爵士乐就有超多的风格,岔路越来越多了。但是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的本质一直没有变过。音乐仍然是由节奏和声旋律组成的。

理解音乐的发展脉络,听的越多,才有助于接近它的本质问题。音乐,或者说艺术到底是什么?它和娱乐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何而创作?音乐是“表达”情感的吗?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的美在哪里?....这些都是美学(艺术哲学)要解决的问题。

推荐阅读一个科幻短文: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048252/

[ 本帖最后由 marlowe 于 2020-11-2 22:1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FILMSCAPE 于 2020-11-6 11:48 发表

赞同师太这段。反着听肯定是有异于常人的个人喜好,当作普世真理推销给别人就有点那个了。唐诗宋词和诗经的比喻也是一样,就像你吃遍了山珍海味,突然发现水煮白菜最合口,然后试图说服别人水煮白菜是最好的。 ...
我已经回复过了,没有什么正反。对艺术的理解都是由浅入深,这个深浅和年代一点关系也没有。你先听的现代流行音乐,后来才听古典音乐,这也不是反着的吗?这也有“有异于常人”了吗?
你竟然把唐诗宋词比作山珍海味,诗经理解成水煮白菜,你的理解力真的可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