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退烧指南★★★★★

本主题由 王总编 于 2025-3-26 18:37 合并
引用:
原帖由 小花猪 于 2022-9-29 12:38 发表
我对比过《阿姐鼓》的CD版和SACD版(SACD版数据量不大),区别还是挺明显的:细节更丰富,低音弹性更好。
听交响乐也能感觉到。
关于早期CD专辑的DSD版,总是充满各种神秘传说,这些版本真真假,都说音质一个比一个好。
也算有缘,在我极为有限的的早期听音经历中,《阿姐鼓》就是其中之一,最早听到这个专辑是94年(它刚推出的时候),我一同宿舍的大学同学虽然和我一样五音不全,却对音乐相当狂热,是《阿姐鼓》的忠实爱好者,于是我被动或主动地听了好一阵子它磁带版……无感。快30年过去了,现在我的曲库中有了它的CD版和DSD版,听起来没有一丝区别。为了防止不同音量带来的误差,特地买了个声压计……然并卵。我想大概是我耳朵或箱子不行。

TOP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22-10-26 22:44 发表


音乐工程的制作流程是PCM,PCM一整套走完之后,压碟前转成DSD。

PCM和DSD的转换虽然都是数字文件,但其实这个转换是有损的。那么问题来了,DSD的特点是1比特高采样,可是PCM是高比特“低”采样呀,那么DSD的优势怎么体现?

可 ...
是的,数字化的过程并非就是“无损”的,最典型的是44.1K转48K,看似采样率变高了,但这种非整数倍转换其实让音质变差了。
比如这个“无损”降级“高品质”


这个则更可怜,大概Roon认为,DSD转PCM是降级,352.8转96不仅“降频”还非整数倍关系……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