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为什么孙露/童丽/赵鹏等的歌典,我感觉音效那么好?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18-1-8 14:40 发表


说话客气点能死吗?瞧你那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让古典乐盲听老唱片是不是有病?就算是高保真也听不懂啊,乐盲你指望他什么?“身临现场就会被感染”?你以为都像你这种不懂装懂的二逼?
听过阿炳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吗?那是钢 ...
确实,小时候听收音机感觉也挺好听的。
长大后很少机会再听到收音机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18-1-16 10:47 发表
你都说了“巴赫不会为哪个乐团写曲子”至少说明乐谱是他写的了,为什么还问谁写的呢?乐谱不是作曲家写的难道是指挥写的?
什么要加进单簧管这件乐器?因为乐谱上有啊!难道你以为乐谱上只有音符,没有声部,没有注明用哪些乐器,没 ...
“写一段主旋律然后让大家自由发挥?”
实际上不是这样吗?编曲就是干这种活的吧。
女子十二乐坊也能用中国乐器演奏交响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18-1-16 11:06 发表
楼上你说的是流行音乐,作曲和编曲变成了一种工作。我说的是古典音乐,范围不同,没有可比性
编曲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原曲(原谱)上改编,配器,但即使是改编之后也是有乐谱的,不是自由发挥。让乐手在舞台上即兴发挥(每次演出都不一样) ...
“四、你完全没有理解到我提爱乐乐团的意思。我当然知道巴赫时代还没有爱乐乐团,但爱乐乐团演奏的巴赫的作品乐谱是谁编写的?因为你说,巴赫不会为哪个乐团写曲子(事实上也是如此),那么,爱乐乐团的全体人员根据什么来使用各种乐器?加一个三角铁,加一个竖琴......谁的意思?巴赫的?”

别人说的也不是即兴发挥,实际上我不知道他说的原谱有没有三角铁、竖琴。但是女子十二乐坊用中国乐器演交响,原谱里肯定没有中国乐器,这改动就是编曲的工作。

我的意思是,我相信不同乐团演奏相同的音乐,应该是能自行编曲增减乐器改动乐谱的(大型乐团和小型乐团的人数都不一样),不是从古到今严格遵守原始乐谱一点也不改动。如果确实是一点也不改动,那就是我错了,没常识。

[ 本帖最后由 la2ygoo 于 2018-1-16 11:4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18-1-16 11:46 发表


如果你指的是古典音乐,那么确实是一点也不改动。
如果是改编作品,比如配器大师拉威尔改编过一些经典音乐(独奏曲变成交响曲,最著名的是把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原曲是钢琴组曲改编成了交响乐队版本)之类,但这种改编 ...
实际上我和之前的那位,都没有说不按乐谱来演奏。
我的意思是这个乐谱是不是一成不变,大型乐团那么多人,如果一场演奏中不同曲目需要的乐器不同,那么有些曲目本来没有某种乐器,为了不让某些人一动不动光看着,会不会根据需要编曲将原来没有的乐器加进去呢?如果某个乐团太小,某种乐器没人演奏,会不会编曲用类似的乐器代替呢?我的意思是是不是每个乐团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演出的曲目改编乐谱?不是不需要乐谱。

如果所有古典音乐需要的乐器都是一样,或者某曲目有不需要的乐器,那演奏者确实光看着,那就是我没常识,请科普。

[ 本帖最后由 la2ygoo 于 2018-1-16 12:1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18-1-16 12:29 发表
有些曲目本来没有某种乐器,为了不让某些人一动不动光看着,会不会根据需要编曲将原来没有的乐器加进去呢?——不会
如果某个曲子不需要某种乐器,此时该演奏者可以下场休息。如果仅是某个曲子中的某个乐章不需要某种乐器,那 ...
感谢科普。我还以为改编是常态
引用:
原帖由 xudu 于 2018-1-16 14:39 发表

虽然我赞同你的观点,但是胸低你说话能否别那么冲,都是网友讨论谁也不比谁高明。
古典不管大小编制,作曲家对各个乐器的旋律必须是有考量和把控的。主旋律烘托不就是靠那么些乐器来大家一起燥起来么。当然各人对这个乐曲 ...
因为有抽象画、行为艺术这些玩意在,我不信谁比谁高雅,还有什么水平不够不懂欣赏之类。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