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我们发烧是为了啥?我已经找到答案!

我们发烧是为了啥?我已经找到答案!

买音箱是为了听音乐,可我们在干什么?我看着无数人在解码换音箱换线材换电源换功放换…………但每天试来试去听来听去就是那些口水歌?这种现象偶深表不解!
       我的听音倾向在这些年中好像没有发现过太大变化,一直因为就偏爱器乐而不爱人声。因此我听听整整差不多5年的纯音乐,各类器乐专辑收罗了一堆。伍国忠的笛子、黄江琴的二胡、殷承宗的钢琴、段银莹的古筝…、单簧管、大提琴、小提琴、葫芦丝、萨克斯专辑……总之是相当齐了。偶是个极抠门的主,但凡只要是一丁点不喜欢的专辑就会毫不可惜的删除,哪怕有人说音效很好的也不留情,音乐是给自己听的,不是来装逼音效的。就因为如此苛刻的再三缩减,所以我就算来退烧坛快10年了,但至今只收藏了不到400G的音乐 ,别人那种动不动就几十T的收藏量我着实汗颜!
       流行歌曲在我硬盘上几乎没有容身之地了,另外我现在只喜欢听专辑而不是跳着听,那种需要跳掉听的音乐没有资格留在我的硬盘上。 哦也!偶就是这么如10年前一样的抠门!
在听了5年民族纯乐器后某天突然越来越不满意这种简单的音乐了,自然地……偶的爪子伸向了原来一直不敢触及的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人类音乐的最高形式!3年前我也试着去听过,但听不懂,怎么都听不进去。
       但这次古典音乐那那扇大门却突然间就向我敞开了,几乎没有任何阻挠,没有死搬硬套,没有勉强!
       生平第一次听进去的是马勒第一交响乐!至今还深深记得当时那种悲壮与光明的意境、极其动人的旋律、极富魅力的器乐张力终于让我初步体验古典音乐这尊金光闪闪的大佛是有多么的吸人心魄啊!难怪能流传全世界至几百年啊。
       从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我发疯般的喜欢上了这种音乐体裁。马勒、亨德尔、贝多芬、德沃夏克、莫扎特、肖斯特科维奇、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穆索尔斯基、舒伯特………所有留下巨著的音乐大家们从他们的创作背景和生活生平我都去看了一遍,甚至他们的情史 顺便小声骂一句勃拉姆斯那个家伙与其说情圣不如说是怂货!既然那么爱师娘就大胆追呗,师娘的原配老公都死了那么久了啦,居然宁可自己终身不娶也不敢向爱人吐个字啊!真是怂透了!! 哈哈!对于舒伯特当时因为是同性恋受社会排挤深表同情,如果是生活在今天这位音乐天才估计就不会那么惨了吧?        
       在这些音乐大家中我对莫扎特有种特别的疼惜!同样都是音乐家同样也有服务于皇室,但亨德尔和莫扎特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亨德尔明明当时对英皇抗旨不尊但却能圆滑的揣摩圣意写出了让乔治一世非常对胃的《水上音乐》!喏!就是封面有马的那张碟。音乐内容奢华典雅带有浓浓的皇室氛围,将皇家那副豪华排场发挥的淋漓尽致!乔治一世龙颜大悦一连听了遍,自然也免了亨德尔之前的抗旨之罪。亨德尔多会做人啊!所以这张《水上音乐•皇家焰火》是很好听的碟但听过太多其它带有史诗性的作品后再细听就会发现有那么一点点内容上的空洞!哈哈!当然这么一点小缺点不影响我收藏这张碟!
       再来说莫扎特先生,这个极具天赋的音乐大天才一方面生活已经极其穷困潦倒,另一方面却不肯违背自己内心去迎合权贵。曾有个附风庸雅的皇室成员想高价私下购买莫扎特的作品再标榜成自己的,莫扎特这个家伙居然拒了。贫困的生活最终导致这位天才都没有活到36岁!莫扎特死的时候他的老婆也病卧在床,全家从上到下已经1块钱都拿不出来了。所以在欣赏莫扎特那些作品时特别是交响类这种铮铮傲骨时不时就能穿透出来。偶常常想如果莫扎特能像亨德尔那样圆滑一点点……切!那就不是莫扎特了!写到这里回头看了眼在沙发上呼呼大睡的猪头,如果我是莫扎特那个妻子我早就一脚把他蹬了,这个没用的男人,老婆都没米下锅了你还抗着那身傲骨图个啥?
       粗略的看过这些音乐巨匠的生平后,偶终于明白为啥他们笔下的作品能流传百世了,那些作品都是他们凝聚了毕身心血写成的东西啊,这些作曲家们无论身在如何恶劣的生活环境下都能保持住那种对音乐狂热的、自虐式的追求和奉献!他们动不动能以10年、20年的时间去写一首曲子,反反复复的直到满意为止。这种匠心精神在如今这个浮燥的社会…………偶觉得不会有第二个了。所以这些伟大的作品们不管是内涵还是旋律本身都带着浓重的美,经过岁月的无数洗涤照样闪闪发光。      
       从作曲家就自然会谈到指挥家。个人觉得如果那些良作是一个美人的话,那指挥家就是敷美人以灵魂的人!这个美人只有骨血和灵魂双合一才会惊才绝艳于天下!所以好的指挥家就至关重要了!从伯恩斯坦、马泽尔、阿巴多、库贝利克、索尔蒂到西门智实、小泽征尔、捷夫椰夫、卡拉杨、麦凯莱………我有机会都一一听了一遍。      
       一线指挥大家们都指挥过相同的作品,比如贝交全集、马勒全集,好像不把这些一线作品指挥一遍就不够格当一线指挥家一样,哈哈!所以啊就出现有趣的事了,因为每个指挥家的性格不一样,对相同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所以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指挥家手下都会呈现出微妙的不同来。 比如阿巴多的指挥风格偏明朗欢快;马泽尔则是沉稳如泰山;伯恩斯坦有伯跳跳的外号,所以他的作品基本是张扬热情而大气,我自己特别喜欢伯恩斯坦和马泽尔,还有索尔蒂和胡约姆版的贝交全集也别具一品(⊙o⊙)哦!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看看这些指挥家的视频,个人觉得这些穿着燕尾服、扎着领带、激情昂扬的老头们比那些头发一飞冲天,身上刺龙刺凤,耳朵吊着几个耳环唱着《死了都要爱》的摇滚青年们有魅力多了。胡约姆和卡拉杨两老头儒雅又有气质,本主妇的大爱啊! 还有啊,主妇还超喜欢西门智实,这个唯一打进国际的女指挥家,那中性的英气美真能拜弯女人哪!不信你们自己去百度瞧瞧哦!
       喜欢古典乐后疯狂的下了一堆古典SACD,但听了下载后还是忍不住买了马兰士CD机。想3年前偶还跳着脚说“偶绝不会掏钱买音乐的,有免费的干吗还花那钱?如今偶真是自己打自己脸啪啪啪的啦
       买了碟机不到1个星期偶就买了6张碟了,来看看吧! 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皇家焰火》;创作背景是为当时英皇乔治一世新上位游湖时所作,所以那旋律端的是高贵!典雅!华丽!钢管那种金光灿烂的质感几乎能穿音箱出来 ,直白点就是高大上,哈哈哈[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那是浪漫,舒缓中又有庄严肃穆!哦,对了,应该是全中国都听过《婚礼进行曲》吧,就是这个家伙写的,事实上《婚礼进行曲只是此作品中的一个乐章而已!想起来挺可悲的,那么多人都知道此曲却不知道作者究竟是谁个?:   
       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中最后一画基辅大门能听得让人热血上涌 偶第一次听时后背都出汗了 ;惭愧!惭愧!最后一个马勒第六交响《悼亡儿之歌》那动态之庞大,音效之强烈简直是核人心魄。前一分钟还阳春白雪柔软如丝后一分钟立刻电闪雷鸣撼天动地 ,听得我头皮都炸了 整部交响乐70多分钟我连一秒钟都不舍得放过。  马六这张碟居然在路上晃荡了足足5天,害得我每天看快递进程无数遍 一口老血!拆包后翻来覆去的看,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DG出品!一流的作品、一流的指挥家、一流的弦乐队、一流的录音!没啥可挑的了。泡上一杯茶,坐好,再将CD放进碟仓……那清彻、热烈、震撼的音乐立刻铺天盖地而来 真是没有比这一刻更享受的了         
       顺道多嘴扯一句,每每看到那些花了几大万升级器材然后自得的说”看!这回童丽的声音更有感情更清淅了……“我都内心吐糟,这种声线没有任何高低起伏的假得要死的发烧女毒有何曾有过感情了?”还有试蔡琴,试《渡口》,我又奇怪了,真要试音你们随便拿任何一首交响乐就能各种高低中音都试出来了,拿这些几乎没有任何和声的人声试能试出个啥来?有人说我不听交响乐,那随便来个《布兰诗歌》,哪怕歌剧《卡门》都行,里面各种男高音、女高音、男女中音,混合人声,并且还会丰富的分布在各个角度,连空间感都一并能试出来了;另外《布兰诗歌》中甚至还有难得的假声女音!真的,真要试音请去找古典音乐,那些试烂了的什么渡口……真是自欺欺人吧。           
       今天早上我突发奇想把德沃夏克的《来自新世界》录了一分钟录音然后放给老公听问他怎么样?老公回答:真特么的难听! 我不死心又问了句“难道你不觉得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吗?老公撇撇嘴,荡毛子?还不如九九女儿红好听!
       我……………
       看看窗外,嗯嗯!还是岁月静好!







       粘贴一个古典音乐的资料,各乐曲的名词解释!

       奏鸣曲(Sonata) 是包含4个独立乐章的器乐大曲,各乐章都具有独立的结构与风格,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分别演奏。钢琴演奏时称钢琴奏鸣曲,小提琴演奏称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演奏称大提琴奏鸣曲,室内乐所奏者亦为奏鸣曲。

       协奏曲(Concerto) 是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以平等地位联合演奏的器乐大曲。协奏曲通常以小提琴、钢琴、大提琴或长笛为独奏乐器。

       交响曲(Symphony) 是由管弦乐联合的奏鸣曲型器乐大曲,通常它分为4个乐章,音色之复杂、色彩之丰富为一切乐曲之冠。

       组曲(Suite) 是由若干短曲连为一体的管弦乐或钢琴套曲,其中各曲相对独立。

       序曲(Overture) 原是歌剧、清唱剧或戏剧配乐等开场前由管弦乐演奏的器乐大曲,但近代有专为音乐会演奏而作的单乐章管弦乐序曲。

       前奏曲(Prelude) 多为短小的管弦乐曲,常用于大型乐曲及影剧的前奏。

       间奏曲(Intermezzo) 是戏剧或歌剧各幕之间演奏的音乐,具有暗示场面与转换听众气氛的作用,亦有独立形式的作品,它的形式比较自由,篇幅较为短小。

       托卡塔(Toccata) 是一种形式自由能展示各种华丽技巧的键盘乐曲。

       小夜曲(Serenade) 是一种于黄昏或夜晚在户外演奏的独唱或器乐曲,音乐情绪缠绵委婉。

       夜曲(Nocturn) 是一种格调高雅、充满浪漫色彩的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往往有精致的装饰音,伴奏用琵音或和弦。它是小夜曲的一个分支。

       即兴曲(Impromptu) 是一种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

       叙事曲(Ballade) 原有叙述故事意味,是一种具有抒情浪漫性格的乐曲。

       练习曲(Study) 是用于提高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

       诙谐曲(Scherzo) 又称谐谑曲,是一种速度较快,节奏活跃明确,常出现突发性强弱对照的器乐曲。

       幽默曲(Humoresque) 潇洒而自由、具有幽默与幻想特点的曲目。

       随想曲(Capriccio) 作曲家凭幻想创作的乐曲的通称,是一种以自由形式表现出富于变化的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是作曲家为具英雄气概题材、民族题材或情辞并茂的题材而作的器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是具有幻想和自由奔放特点的器乐曲,是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短曲。

       田园曲(Pastoral) 曲调柔和,是模仿牧羊人所用的乐器发展而成的田园音乐。

       船歌(Gondoliera) 缓慢而摇荡的音乐,旋律优美流畅。

       变奏曲(Variation) 是根据某一主题为蓝本,运用各种不同方法陆续变化奏出的器乐曲。

       交响诗(Symphonic poem) 又称音诗,李斯特首创,通常表现诗情画意等文学性内容,只有一个乐章,结构上可自由发挥,音乐形式不限,是较交响曲要短得多的交响性作品。

       进行曲(March) 是用以伴随群体前进的音乐,多为四拍子,突出强拍。通常用管乐演奏,常用于军队,使行列整齐并鼓舞士气。还有婚礼、丧礼、凯旋庆祝等进行曲。

       摇篮曲(Berceuse) 亦称催眠曲,形式简单,速度徐缓,主旋律柔婉抒情,节奏摇荡,以模拟摇摆动的节奏使婴儿入睡。

       圣咏曲(Chorus) 原为德国民谣和基督教赞美歌,后变成器乐曲。

       舞曲 分为6种。(1)圆舞曲(Waltz)也有译作华尔兹,是一种每一小节一个重拍的三拍子舞曲,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其伴奏由低音的第一拍与高音和弦的第二、第三拍组成。主旋律流利舒展,和声和曲式结构简单明晰。(2)加沃特舞曲(Gavotte),一种法国舞曲,2/2拍子充满活泼气氛。(3)小步舞曲(Minuet),原为法国土风舞曲,中速3/4拍子,是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曲。(4)马祖卡舞曲(Mazurka),一种中速到快速的三拍子的波兰民间舞曲,流行于农村。(5)波洛奈兹舞曲(Polonaise),与马祖卡舞曲同为波兰的代表性舞曲,流行于贵族社会,在热烈的气氛中透着壮大华丽感,节奏为独特的三拍子,快慢适中,庄重的节奏始终如一。又译波兰舞曲。(6)波尔卡舞曲(Polka),19世纪盛行于波希米亚的快速二拍子舞曲。

       嬉游曲(Divertimento) 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组曲。

       浪漫曲(Romance) 原以传奇叙事诗为歌词的某些柔情歌曲、器乐曲。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jimmyheiying 积分 +38 大型音响会给你发烧生涯最后一次惊喜!大系统 ... 2020-11-1 22:42
  • racingpht 积分 +68 玩音乐才是真退烧,你们都是假的 ... 2020-11-1 02:44
  • 谜狐 积分 +40 放毒 2020-10-31 11:11
  • 退烧王总编 积分 +100 原创内容 2020-10-31 08:20

TOP

引用:
原帖由 姐骑得不思百 于 2020-10-31 08:36 发表
人生有三重境界:首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接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终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音乐的历程何尝不是这样,师太好像闭关很久,怎么这次出关更加盛气凌人了,喜欢上阳春白雪,就看不上下里巴人了,是不是有点偏 ...
讲真我是真看不上童丽,龚玥,赵朋这种假声!对!就是假,那种声音没有高音低音,没有任何起伏,从头到脚就是在那一个固定的频段上。乍一听特别美再一听就腻!这种声音最大的好处是能掩盖一个音箱的真实缺点,能让哪怕一个30块钱的破烂箱都能发出好声来!事实上很多人内心都知道这个梗的!也有人戏称这种发烧女毒是“遮羞布”!我就“看!不!起!看!不!起”这种自欺欺人的假声!!!这种东西的出现简直是特么扭曲正常的听音观!比如像《青藏高原》,韩红那是带着感情高音飙上去的,在龚玥翻唱的那里是啥?那是念出来的!我真是呕了!哪怕20年前风靡一时的酒廊情歌都比这真实!另外我对流行歌曲虽然没有偏爱但我尊重每一个原唱,像萨顶顶,蔡依林,张学友我觉得他们都有自己的功底和魅力在歌声里!那种假人声要多远给我滚多远去!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20-10-30 22:26 发表


我说的是入坑古典音乐。发烧器材谁都能买,但是能真正欣赏古典音乐的不算多
期待楼主从浪漫主义大编制步入巴洛克复调,体会音乐本身真正深邃的美 ...
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刚刚还是交响乐这种体载的初步形成!巴洛克时代,巴赫老大规律了交响乐4步套曲的写法模式但将这模式进一步成熟且发扬光大的却是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更是人才辈出,各路杰出指挥家也都在这个精彩的时代纷呈出世,古典音乐彻底瓜熟蒂落 所以我喜欢贝多芬但我更喜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至于到现代的印象主义时期我就听的少了,觉得没有前两个时期精彩啦!
引用:
原帖由 姐骑得不思百 于 2020-10-31 09:52 发表

那接师太的一句话,韩红唱的青藏高原,那是青藏高原么?我看是黄土高坡,李娜唱的那才是…仅代表个人意见。
我知道李娜是原唱,并且我也听过李娜的,唱功不俗!但韩红版是真正唱红那个!谁都不能否认韩红的真实力,很多人喜欢青藏高原那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歌曲本身的美!你好像没明白我的意思,我只讨厌假声,有真实唱功的相信大家都不会拒绝!
引用:
原帖由 e9527_cq 于 2020-10-31 00:13 发表
听古典与人生阅历、品味和年纪有关,我这几年尝试着听古典总觉得很艰难,各位大佬有没有由浅及深的推荐,谢谢先~
兄台可以从施特劳斯的作品入手,施特家族的圆舞曲绝逼是同类中的佼佼者!轻松欢快又活泼!比如《皇帝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通俗易懂旋律又美,很容易让人喜欢的哦!
引用:
原帖由 abcnet 于 2020-10-31 00:14 发表
终于烧入正道,恭喜。顺问,SACD机只是做转盘,用MYTEK做前级控制?
对的对的!我用同轴线连接马兰士和解码器。用光盘播放时解码器就是个调音量的前级,如果想听硬盘上的歌就切回解码器带电脑了,很方便的!有些碟片是一下子买不到的,最近亚马逊上基本90%的古典音乐都没货!郁闷!这个时候下载的DSD就能填补这个空缺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姐骑得不思百 于 2020-10-31 10:28 发表

嗯!我是非常尊重师太对音乐的态度的,其实我也不是反对你说的,只是讨论一下而已,你说的童丽和赵鹏他们,我也不喜欢,更准确的说是基本没有去认真听过。至于韩红,我的理解是,在流行音乐里面,她也算是掰手指就能数得出的大佬级的 ...
萨顶顶的《左手指月》和韩红的《青藏高原》我都是在家人看电视时听到的,然后再去下载无损来听!那种带感情的东西就是会传导人的 不过终究是因为个人的偏爱不在这一块所以没有多做过研究,因此倒也没法如你那样能仔细分辩出每一任歌手的不同! 但每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好歌手都是值得欣赏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jimmyheiying 于 2020-10-31 09:18 发表
是不是准备升级落地箱了
不升了!SM9已经带给我太多惊喜了,古典音乐才是它真正的口味王! 如今剩下的就是漫漫淘碟路了。我已经好多次暗地里庆幸当初啥也不懂就敢专程去上海搬它回家!
引用:
原帖由 李飞欢 于 2020-10-31 13:26 发表
马兰士CD6006?
是6007,好像是刚出来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20-10-31 15:03 发表


凡事都有过程,慢慢来
一开始都是喜欢管弦乐队大编制作品,交响乐队的动态和音色丰富度,其他类型音乐没法比,既能细腻又能澎湃,有无数可能
之后会更喜欢协奏曲,主乐器和乐队的竞奏,开始注意其中的主题发展、和声和变奏行进
...
这个到重读诗经的境界……已经是超脱红尘之外了! 我只能仰望但自己是做不到的了!相信也没多少人能做到,否则大部分古典音乐都得去死!哪怕是歌剧、舞剧、康塔塔、交响音画剧、还是钢协或是提琴协凑都伴有大量或一定量的大动态音乐!市面上那些顶级的12寸15寸18寸仿佛天生就是为这些大动态音乐而生的!我想来想去估计兄台应该是最喜欢清唱剧、弥撒剧这些的,那种是古典音乐的初始状态了。 返璞归真或许也是另一种美吧!我个人是做不到返回原始状态去但我也能接受别人对音乐的不同看法!
引用:
原帖由 姐骑得不思百 于 2020-10-31 16:24 发表

这个群里真是高手如云,这个说得好,最后回到读“诗经”,中国的诗词歌赋一切都来源于“诗经”、楚辞和古乐府,那些都来自最真实的百姓生活。
嗯嗯!这也是我第一次在音箱器材这种论坛上看到“诗经”两字!一般人听个流行音乐已经很满足了,你要是对他说诗经估计会被喷一脸!我突然想到了曲高和寡这4字 小众的爱好都是寂寞的,别说诗经了,在现实中我连“我喜欢贝多芬”都不敢跟人提的,就怕被人说装13 越是小众就越难能可贵了!

所有交响乐都是有主题发展、和声和变奏这些组成的………我真是笑哭了!不止只是协凑曲,也不分室内室外………………这还是个大范围说法,往细讲有主题显示部、再现部…展示部……你去听几部作品就自然会发现这些规律的!

TOP

不是指凑鸣曲,就是指交响乐的三套曲四乐章模式!历史上是巴赫先开创了这种模式但到贝多芬手上才发扬光大,这种模式因为结构严谨,上下协调,逻辑分明,故事完整!所以贝多芬的9部交响传世后影响实在太大,以至后来大批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们基本套用了这个模式写的。 这个模式影响大的啥地步吗?不是当时有个事么 ,到了马勒身上他的第一交响乐中第三乐章因为没有采用传统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而惨遭当时的乐评家指责!搞得马勒极其郁闷!哈哈! 马勒第一交第3乐章不是轻松的小步舞而是别出心载搞了个阴森恐怖而丑陋的死亡进行曲 让人能听一次就忘不了
       不过马勒这个疯子临死前曾说过“我人虽然死了,但我相信我的作品会传下去的”果然,马勒死后他的作品响彻全世界!我是太喜欢马勒了,向伟人致敬!哈哈!不知不觉又开始有的没的乱说一气了。哈哈!在现实中我是碰不到谁人能跟我聊这个的,别介意哇!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20-10-31 20:44 发表
交响乐的四乐章套曲模式和巴赫没什么关系。交响乐之父是海顿。巴赫写过管弦乐组曲,但那时的组曲和交响曲不是一回事,而且当时都还没有大编制的管弦乐队(钢琴都还没诞生),也就没有交响乐这种曲式。至于组曲,巴赫写了太多,但大 ...
现在特意去查了资料,还真的是海顿!吐血!我一直以为是巴赫!

TOP

能听出来真是难得!
那位兄自己喜欢巴洛克时代的音乐这没啥不好,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是出了名的华丽!但却把后面300年经过无数优秀音乐家一代代改进,远比第一代成熟的音乐体系都砍杀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在音乐上喜欢倒退回去的言论!z008相比之下听古典音乐的人占小众所以不明人士还在那儿点赞! 除了汗一个我还真说不出啥来!
引用:
原帖由 扎贰彩夫 于 2020-11-2 10:01 发表
可能师太的理解有些问题,听翻唱歌手主要不是为了听歌,而是为了听钱。通常而言,想听交响乐,音箱至少5万起步,大多数家庭里,很难为了个爱好花个5万10万的,所以千元级万无级就成了最多的选择。而这级别的音响,很难达到理想的程度 ...
你这这个说法还是有点道理的!音档音箱已经是种奢侈品了!在音质和现实之前除了妥协还是妥协!生活的无奈!
引用:
原帖由 冰心宝宝 于 2020-11-2 09:59 发表
师太说的极是!  音响器材不听古典音乐其实真的没必要买那么高端的,口水歌,新世纪音乐3000-5000足够好了。我就是师太说的从一套施特劳斯家族和西电古典精选入的门,然后的几年一发不可收拾。。。 ...
昨天我又把《拉特斯基进行曲》放给老公听,他说这个倒是好听的!哈哈哈! 施特家族作为入门基石真的功不可没!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是好鸟 于 2020-11-2 10:51 发表
我刚来这个论坛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这之前也逛过其他不少论坛,抛开文笔和深度不说,仅就“真实度”而言,天声论坛就远远的领先于他们了。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王总编、你、R版、jimmy和其他许多烧友们,为音乐论坛开辟了 ...
比起童丽们…………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是那些被她们各种翻唱的原唱

TOP

 14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