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退烧指南★★★★★

本主题由 王总编 于 2025-3-26 18:37 合并

受教了!

受教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qb136 于 2022-9-26 11:09 发表
CD和SACD有一耳朵区别吗?最近在一个平台找到同一张碟的2个版本,CD和SACD,分别是WAV文件和ISO文件形式,解码器显示分别为44.1K和2.8M,对比听后者貌似层次多一些,怀疑自己开了脑放,但让家人盲听也说区别明显。如果真有一耳朵区 ...
我对比过《阿姐鼓》的CD版和SACD版(SACD版数据量不大),区别还是挺明显的:细节更丰富,低音弹性更好。
听交响乐也能感觉到。

TOP

引用:
原帖由 tiger_dch 于 2022-10-2 10:45 发表
有没有可能,SACD版是重新进行混音的版本,而那个DSD是原版CD升频来的。

把SACD转换成44.1PCM格式,再盲听比较,看看是否还能听出区别。



不大好弄。。。之前对比许茹芸那个13首的CD和SACD时发现:SACD转过来的文件更大。用Adobe Audition打开文件,发现Foobar把SACD转成FLAC(PCM)文件时,是24bit的,而CD是16bit的。。。
引用:
原帖由 coollxl 于 2022-9-29 17:27 发表

关于早期CD专辑的DSD版,总是充满各种神秘传说,这些版本真真假,都说音质一个比一个好。
也算有缘,在我极为有限的的早期听音经历中,《阿姐鼓》就是其中之一,最早听到这个专辑是94年(它刚推出的时候),我一同宿舍的大学同学虽然 ...
我可以肯定的是,《阿姐鼓》这张盘,不是脑放;确实有区别。因为我家领导听了不到一分钟就问我:你这次是怎么弄的,低音听着比以前好了?她当时还不知道SACD是什么。
另外我也发现,超过50%的港台流行音乐,SACD版音质没啥提升。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