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等响度曲线二三事 [打印本页]

作者: racingpht    时间: 2019-4-5 10:16     标题: 等响度曲线二三事

其实吧,我觉得等响度曲线还是有点意思的。

他们有各种版本,大体上差不多,但细节有不一样。




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对吧?简单的说就是曲线越低的地方,人耳的听力越敏感。除此之外呢?其实有几个有趣的东西在里面。

1:低音声压每增加10db,主观听起来相当于增加20db
有没有注意到曲线最左边非常的密集?这首先归功于人耳对低音并不敏感,但也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当低音达到一定声压之后,每增加10db,在主观听力曲线上通常能跨过两条10db线。也就是说,虽然低音实现起来成本很高,但是一旦能达到可闻的范围以上(比如30hz的门槛一般是最少70db),还是很划算的 所以,低频下潜很重要!量变带来质变

2:低音失真度很重要,否则基频都听不到!
比如我们看一下40db等响度曲线。在30hz,这个声压级是80db,而在60hz,这根曲线的声压级下降到了60db。在90~120hz,大概只有50db左右。这说明什么?如果这个喇叭在30hz/80db的失真成分大于-20db(10%二次谐波)或者-30db(3%三次谐波),则失真的主观音量比基频还高,相当于100%的失真度!

3:不是所有的失真都一样!曲线的下降段失真度比上升段更敏感!
图片中红色频段为下降段,绿色频段为上升段。
[attach]16409[/attach]

其实根据第二条我们很容易总结出这个结论。曲线下降段,频率越高人耳越灵敏,所以人对谐波失真的成分比对基频更敏感。反之在上升段,频率越高人耳越不灵敏。因此失真度在下降段非常重要!这下你明白为什么人类很喜欢测试1khz的失真度了吧 因为1khz正是一个下降段的开始!

举个例子。某喇叭在下降段1.3khz的三次谐波失真度是1%(-40db)。失真分量频率为1.3khz x 3= 4khz。人耳在4khz比1khz要灵敏10db(参考80db等响度曲线),相当于主观失真增加了10db,也就是变成了3%
反之,假设某喇叭在上升段3khz的三次谐波失真度也是1%。三次失真的频率为3khz x 3= 9khz,在9khz处人耳比3khz处迟钝大约15db,所以相当于失真度降低为-55db,相当于原来的1/5!

根据上面两个推论,很显然的更进一步的推论是,同样的客观失真度,主观听感在1.3khz的失真比3khz要高15倍

[ 本帖最后由 racingpht 于 2019-4-5 11:41 编辑 ]
作者: 王总编    时间: 2019-4-5 10:27

我悄悄的来,坐一下沙发。
作者: qiaolong    时间: 2019-4-5 10:34

搬个小板凳进来学习
作者: wsl1949101    时间: 2019-4-5 10:44

学习了,虽然没完全看懂
作者: qiaolong    时间: 2019-4-5 10:46

我明白了两件事:1、低频很重要 2、上升还是下降是从左往右看的

补充一点:低频起点很高,但到了起点以后,提升起来又变得容易起来,效果提升比高频明显得多

[ 本帖最后由 qiaolong 于 2019-4-5 11:42 编辑 ]
作者: e9527_cq    时间: 2019-4-5 11:28

引用:
原帖由 qiaolong 于 2019-4-5 10:46 发表
我明白了两件事:1、低频很重要 2、上升还是下降是从左往右看的
我靠,我原本是一点都看不懂,看了你的回帖总算懂了一点了~
作者: houyuzhou    时间: 2019-4-5 11:38

不同的,指标相同的低音炮放30HZ区别非常大,有的就是很纯净的压迫感,有的是嗡嗡嗡,REW上显示声压是一样的但听起来完全不同。。看来就是谐波盖过本体,根本就听不到了。


以后看谐波图要配上等响曲线食用
作者: qiaolong    时间: 2019-4-5 11:40

引用:
原帖由 houyuzhou 于 2019-4-5 11:38 发表
不同的,指标相同的低音炮放30HZ区别非常大,有的就是很纯净的压迫感,有的是嗡嗡嗡,REW上显示声压是一样的但听起来完全不同。。看来就是谐波盖过本体,根本就听不到了。


以后看谐波图要配上等响曲线食用 ...
对,低频光看曲线也不行,你没听过好的低频,那层次感太舒服了,欲罢不能啊,比xx还爽
作者: hsamcool    时间: 2019-4-5 11:41

学习,看完后有两个疑惑:
1、等响度曲线是多个听力正常的平均值吗?还是说只要听力正常的人都基本一致?
2、音响厂家的频响曲线是根据等响度曲线修正过的吗?
作者: ayayes    时间: 2019-4-5 11:43

引用:
原帖由 houyuzhou 于 2019-4-5 11:38 发表
不同的,指标相同的低音炮放30HZ区别非常大,有的就是很纯净的压迫感,有的是嗡嗡嗡,REW上显示声压是一样的但听起来完全不同。。看来就是谐波盖过本体,根本就听不到了。


以后看谐波图要配上等响曲线食用 ...
引用:
原帖由 qiaolong 于 2019-4-5 11:40 发表

对,低频光看曲线也不行,你没听过好的低频,那层次感太舒服了,欲罢不能啊,比xx还爽
片面的理解为低频好不好不用看曲线是不对的,低频好不好要看谐波失真曲线,不是仅仅看声压曲线。
引用:
原帖由 hsamcool 于 2019-4-5 11:41 发表
音响厂家的频响曲线是根据等响度曲线修正过的吗?
厂家的频响曲线是平的,不是根据等响度曲线修正的,因为等响度曲线是根据音量变化的,你要修正,就要提供几十个参考音量点,有源音箱还可以实现,无源音箱就不可能了。
作者: qiaolong    时间: 2019-4-5 11:48

引用:
原帖由 ayayes 于 2019-4-5 11:43 发表


片面的理解为低频好不好不用看曲线是不对的,低频好不好要看谐波失真曲线,不是仅仅看声压曲线。

厂家的频响曲线是平的,不是根据等响度曲线修正的,因为等响度曲线是根据音量变化的,你要修正,就要提供几十个参考音量点,有源 ...
无源音箱在外置功放里吧,不过针对性没有源那么好就是了

补充个事:有人前几天说小音量细节丢失不好听的事,其实就是等响曲线的事。声压过低后,从曲线上看,有的频段减弱得过快,如果设计好的话,在小音量时就应该针对这些频段进行加强,当然这比较难,因为你得针对很多个声压级来调整。
这就是好箱的价值吧。
作者: ayayes    时间: 2019-4-5 11:50

引用:
原帖由 qiaolong 于 2019-4-5 11:48 发表

无源音箱在外置功放里吧,不过针对性没有源那么好就是了
就算有源也有问题,假设厂家设定了85db音量下的等响度曲线,可他设定的是几米?你听的时候是几米?不同的话也有问题。
作者: qiaolong    时间: 2019-4-5 11:52

引用:
原帖由 ayayes 于 2019-4-5 11:50 发表

就算有源也有问题,假设厂家设定了85db音量下的等响度曲线,可他设定的是几米?你听的时候是几米?不同的话也有问题。
监听都有推荐最佳听音距离的呀,那个可不是随便标的。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19-4-5 11:55

关于低音,买一个高端炮,或者2个,低音独立于主箱就是很普遍好用的方法。
中频,多数经得起推敲的成品音箱,都会选择适当“堆料”手段降低失真。
但更多情况是不能针对性的处理这些g点。
作者: ayayes    时间: 2019-4-5 11:56

引用:
原帖由 qiaolong 于 2019-4-5 11:52 发表

监听都有推荐最佳听音距离的呀,那个可不是随便标的。
请你想一想,哪个监听音箱会在自己身上添加很多预设等响度参数的?真力?ATC?
提供曲线的都是民用音响,什么爵士曲线流行曲线古典曲线,是不是?

[ 本帖最后由 ayayes 于 2019-4-5 11:58 编辑 ]
作者: houyuzhou    时间: 2019-4-5 11:57

引用:
原帖由 qiaolong 于 2019-4-5 11:48 发表

无源音箱在外置功放里吧,不过针对性没有源那么好就是了

补充个事:有人前几天说小音量细节丢失不好听的事,其实就是等响曲线的事。声压过低后,从曲线上看,有的频段减弱得过快,如果设计好的话,在小音量时就应该针对这些频段 ...
印象中看过一文提到RME ADI2这个DAC有小音量等响曲线修正这个功能,应该就是不同声压使用不同的曲线。

不过比较纳闷DAC是怎么知道我的播放声压的,毕竟箱子灵敏度差别很大。。
作者: qiaolong    时间: 2019-4-5 11:57

引用:
原帖由 ayayes 于 2019-4-5 11:56 发表

请你想一想,哪个监听音箱会在自己身上添加很多预设等响度参数的?真力?ATC?
这个我就不懂了,可能是内部的密码吧 我现在只是在看r版的教学片呢,我理解的也有限。
作者: ayayes    时间: 2019-4-5 11:59

引用:
原帖由 houyuzhou 于 2019-4-5 11:57 发表


印象中看过一文提到RME ADI2这个DAC有小音量等响曲线修正这个功能,应该就是不同声压使用不同的曲线。

不过比较纳闷DAC是怎么知道我的播放声压的,毕竟箱子灵敏度差别很大。。 ...
对,声压每个人都不同。
作者: 龙过岗    时间: 2019-4-5 12:01

干货满满。
作者: 夕阳落樱    时间: 2019-4-5 12:11

引用:
原帖由 qiaolong 于 2019-4-5 11:48 发表
无源音箱在外置功放里吧,不过针对性没有源那么好就是了

补充个事:有人前几天说小音量细节丢失不好听的事,其实就是等响曲线的事。声压过低后,从曲线上看,有的频段减弱得过快,如果设计好的话,在小音量时就应该针对这些频段进行加强,当然这比较难,因为你得针对很多个声压级来调整。
这就是好箱的价值吧。
越高级的音箱频响曲线越平,不会用等响度曲线。
作者: qiaolong    时间: 2019-4-5 12:15

引用:
原帖由 夕阳落樱 于 2019-4-5 12:11 发表

越高级的音箱频响曲线越平,不会用等响度曲线。
我的理解是,频响曲线也是在一定声压范围内的吧。声压过小时可能有变化,这个等大神来解释。
作者: 夕阳落樱    时间: 2019-4-5 12:32

引用:
原帖由 qiaolong 于 2019-4-5 12:15 发表

我的理解是,频响曲线也是在一定声压范围内的吧。声压过小时可能有变化,这个等大神来解释。
音箱越高级频响曲线越平就是频响曲线的浮动声压范围越小的意思啊,是个发烧友都知道啊。
作者: qiaolong    时间: 2019-4-5 12:37

引用:
原帖由 夕阳落樱 于 2019-4-5 12:32 发表

音箱越高级频响曲线越平就是频响曲线的浮动声压范围越小的意思啊,是个发烧友都知道啊。
哦,学习了
作者: ayayes    时间: 2019-4-5 12:43

引用:
原帖由 夕阳落樱 于 2019-4-5 12:32 发表

音箱越高级频响曲线越平就是频响曲线的浮动声压范围越小的意思啊,是个发烧友都知道啊。
是的。一般认为正负3db的浮动就算合格的发烧级音箱了。有些牛逼的牌子能做到正负1~1.5db那么小。
作者: 夕阳落樱    时间: 2019-4-5 12:59

引用:
原帖由 ayayes 于 2019-4-5 12:43 发表

是的。一般认为正负3db的浮动就算合格的发烧级音箱了。有些牛逼的牌子能做到正负1~1.5db那么小。
楼上的qiaolong他用的Dutch&Dutch Studio8C音箱,频率响应曲线就是30Hz–20kHz±1dB,±1dB!超级平的频响曲线!
作者: ayayes    时间: 2019-4-5 13:03

引用:
原帖由 夕阳落樱 于 2019-4-5 12:59 发表

楼上的qiaolong他用的Dutch&Dutch Studio8C音箱,频率响应曲线就是30Hz–20kHz±1dB,±1dB!超级平的频响曲线!
对对对!所以qiaolong认为小音量细节丢失不好听是等响曲线的事是不对的,其实他的音箱小音量也细节好,恰恰是因为频响几乎是纯平的。
作者: qiaolong    时间: 2019-4-5 13:37

引用:
原帖由 ayayes 于 2019-4-5 13:03 发表

对对对!所以qiaolong认为小音量细节丢失不好听是等响曲线的事是不对的,其实他的音箱小音量也细节好,恰恰是因为频响几乎是纯平的。
哈,绕了半天都给我绕糊涂了,反正现在小音量下非常好
作者: ayayes    时间: 2019-4-5 13:58

引用:
原帖由 qiaolong 于 2019-4-5 13:37 发表

哈,绕了半天都给我绕糊涂了,反正现在小音量下非常好
就是说频响平的凹陷少,凹陷就是细节丢失。
作者: greatdju    时间: 2019-4-5 19:53

也就是说,同样把音乐的音量抬升3dB,可能在低频的听感上已经抬升了6dB。很多人觉得声音开大更好听,其实就是变相的喜欢更重的低频。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希望的高保真是还原音乐创作人本来想表达给我们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需要使用和音乐创作人相同的接收音量去听才是正确的?可现实却做不到这一点。音频文件里没有提供基准响度的信息,在我们使用不同于基准音量来播放音乐的时候,我们的播放器材(不一定一定要是喇叭,个人觉得更应该是解码器功放之类的)也没有针对等响曲线进行适当的修正。所以,我们听到的和音乐创作人想表达的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改进点,谁先做出来,就是新标准,新专利。

[ 本帖最后由 greatdju 于 2019-4-5 20:00 编辑 ]
作者: racingpht    时间: 2019-4-5 20:35

引用:
原帖由 jimmyheiying 于 2019-4-5 11:55 发表
关于低音,买一个高端炮,或者2个,低音独立于主箱就是很普遍好用的方法。
中频,多数经得起推敲的成品音箱,都会选择适当“堆料”手段降低失真。
但更多情况是不能针对性的处理这些g点。 ...
确实,和xxoo有共通点……

1:草草了事比不搞还惨
2:不是搞哪里都一样
引用:
原帖由 greatdju 于 2019-4-5 19:53 发表
也就是说,同样把音乐的音量抬升3dB,可能在低频的听感上已经抬升了6dB。很多人觉得声音开大更好听,其实就是变相的喜欢更重的低频。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希望的高保真是还原音乐创作人本来想表达给我们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 ...
变量太多了。比如听音距离对声压有很大影响

基本没有变量的只有耳机..

其实发烧友都应该有声压概念的。音响展基本都是80db。一个校正过的手机软件也行
作者: greatdju    时间: 2019-4-5 22:07

百度了一下,计算信噪比的A记权就是用低声压下等响曲线进行修正后的结果。
另外也有专门的等响曲线修正电路。以前很多放大器还带等响度开关(Loudness),不过现在几乎都没了。
【关于等响曲线(响度级)的几个结论 | 蚂蚁博客】http://www.1mayi.com/9075.html【等响曲线_百度百科】https://mr.baidu.com/w5wty1q?f=cp
大佬能说一下为什么现在没有这个Loudness功能了?
引用:
原帖由 greatdju 于 2019-4-5 21:20 发表
大佬能说一下为什么现在没有这个Loudness功能了?
人耳对中高频的听觉会有生理性衰减,音量越小,这种衰减越明显。 为了在小音量的时候保持人耳听觉相对大音量时高低频段听觉的等响度效果,有些前级放大器扎进了等响度效果电路,原理是在小音量的时候适当提升中高频段放大比例,达到人耳听感的一致性。 每个人的等响度曲线是差异的,平衡差异人的等响度特点,可以大致得出人类差异响度下的等响度曲线。 等响度控制电路在原理上分两种,一种是固定等响度控制量的电路,比较简单,这种电路一般设有一个等响度开关,当需要的时候按下等响度开关就行。还有一种是高级的线性等响度控制电路,随着音量的大小,等响度补偿的量会改变,达到最线性的效果,这样的电路往往没有等响度开关,是由音量电位器线性控制的。 在技术上,分模拟电路等响度控制电路和数字电路等响度控制电路。数字式的等响度控制器可以选择数种差异的等响度曲线,并达到完全线性控制的效果。 等响度控制电路会增大失真、劣化信噪比,所以一般用在音响和普及型的放大器上,高挡的放大器和专业用放大器都没有等响度控制电路。
作者: laoliu    时间: 2019-4-6 00:19

支持!虽然看不太明白!
作者: racingpht    时间: 2019-4-6 01:39

引用:
原帖由 greatdju 于 2019-4-5 21:20 发表
大佬能说一下为什么现在没有这个Loudness功能了?
你这里不是说的很明白了吗
引用:
原帖由 greatdju 于 2019-4-5 22:07 发表
等响度控制电路会增大失真、劣化信噪比,所以一般用在音响和普及型的放大器上,高挡的放大器和专业用放大器都没有等响度控制电路。
大部分小音箱,比如Bose的便携,都自带了类似等响度压缩的电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

作者: 如一尘    时间: 2019-4-6 07:02

好象懂了点,又好象更不懂了,不过还是得谢谢版主和各位大神,努力学习中
作者: la2ygoo    时间: 2019-4-6 21:57

因为低频和超高频,衰减比较快,所以如果听音乐的音量比音乐人制作音乐的时候低,两头翘的微笑曲线比平直要好啊

[ 本帖最后由 la2ygoo 于 2019-4-6 22:00 编辑 ]
作者: racingpht    时间: 2019-4-6 22:36

其实我一直怀疑PMC之所以号称适合小音量听,是因为两头微翘的结果(当然不仅是这个原因,基本素质方面也很不错)。

基本所有的PMC都大体是这个曲线,包括叉烧网测的Result6



[ 本帖最后由 racingpht 于 2019-4-6 22:37 编辑 ]
作者: ujff0574    时间: 2019-4-7 09:09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9-4-6 22:36 发表
其实我一直怀疑PMC之所以号称适合小音量听,是因为两头微翘的结果(当然不仅是这个原因,基本素质方面也很不错)。

基本所有的PMC都大体是这个曲线,包括叉烧网测的Result6

https://www.stereophile.com/images/archivesart ...
1.X几K有个明显的谷,声音会冷吗?
作者: ayayes    时间: 2019-4-7 09:14

引用:
原帖由 ujff0574 于 2019-4-7 09:09 发表
1.X几K有个明显的谷,声音会冷吗?
PMC的音色确实是冷的,但不能简单理解成仅仅是那单独一个谷造成的。
作者: 修竹yan18    时间: 2019-4-8 15:15

受教了,知识贴。
我的理解是:等响度曲线和频响曲线一样,还是属于音箱自身在消声室测得的,属于出厂标准指标。但是,烧友每家的听音室环境千差万别,如果不做适当声学处理,一对标准甚至很高标准的箱子也很难发出好声,如果实时检测,会发现回放曲线绝对不平直,与音箱的理论回放曲线差别很大,这就是老烧们常说的,烧到最后是烧听音室。夸张的说法,70%的效果靠环境。
烧房子烧环境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刘汉盛先生给出了基本答案,那就是首先把您听音室的回放曲线搞平直,对,平直,不容许有凹陷。因为音乐软件和硬件的制作都是以平直为标准,就像工业标准一样,这样才能达到起码的“正确回放”,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微调,达到您觉得正确的听感,即日本管野大师所谓的“唱片演奏家”风格。实现的渠道其实也不难,便宜的办法就是买一台带自动测量和设定的AV功放,把听音室回放曲线整平直;贵的嘛,就是金嗓子的DG系列数字调声均衡器。都能够把回放曲线调整平直。
作者: racingpht    时间: 2019-4-8 20:23

引用:
原帖由 修竹yan18 于 2019-4-8 15:15 发表
受教了,知识贴。
我的理解是:等响度曲线和频响曲线一样,还是属于音箱自身在消声室测得的,属于出厂标准指标。但是,烧友每家的听音室环境千差万别,如果不做适当声学处理,一对标准甚至很高标准的箱子也很难发出好声,如果实时检 ...
大部分写的挺好,但两个意见:
1,等响度是人耳的客观测试曲线,和消音室没有任何关系。
2,追求平直的过程中,应该追求不允许有大的频响峰,而不是不允许有凹陷。凹陷几乎不可能修正。
作者: greatdju    时间: 2019-4-8 21:36

“便宜的办法就是买一台带自动测量和设定的AV功放”
请教一下如果是有源音箱这个AV功放也能修正吗?
引用:
原帖由 修竹yan18 于 2019-4-8 15:15 发表
受教了,知识贴。
我的理解是:等响度曲线和频响曲线一样,还是属于音箱自身在消声室测得的,属于出厂标准指标。但是,烧友每家的听音室环境千差万别,如果不做适当声学处理,一对标准甚至很高标准的箱子也很难发出好声,如果实时检 ...

作者: racingpht    时间: 2019-4-9 02:44

我不认为AV功放是最好的办法。AV功放的任何处理,都免不了额外AD/DA。

如果要这样玩,似乎也是minidsp + 传统二声道功放比较成熟一点。

最简单,也是音质最好的办法,是在DA也就是解码器之前,对数字信号进行频响修正。
作者: 修竹yan18    时间: 2019-4-9 09:16

嗯呢,是我忽略了,对的,等响度曲线是人耳对声音的客观听感,但因为它是怎么测出来的一直困惑。如果机器测的,与人耳还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人耳测的,也有很大的个别性和误差,没想通;
至于允许有凹陷且没法修正凹陷不敢苟同,凹陷相当于某个频点或频段的响度不达标或有衰减,用均衡器可以轻易修正±3dB的凹陷或凸起,模拟数码均衡器均可实现,我的金嗓子DG48可以允许调整±6dB,完全可以也应该可以轻易修正。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9-4-8 20:23 发表


大部分写的挺好,但两个意见:
1,等响度是人耳的客观测试曲线,和消音室没有任何关系。
2,追求平直的过程中,应该追求不允许有大的频响峰,而不是不允许有凹陷。凹陷几乎不可能修正。 ...

作者: racingpht    时间: 2019-4-9 09:24

引用:
原帖由 修竹yan18 于 2019-4-9 09:16 发表
至于允许有凹陷且没法修正凹陷不敢苟同,凹陷相当于某个频点或频段的响度不达标或有衰减,用均衡器可以轻易修正±3dB的凹陷或凸起,模拟数码均衡器均可实现,我的金嗓子DG48可以允许调整±6dB,完全可以也应该可以轻易修正。
你苟同与否没关系。基本的物理了解一下。频响曲线每增加6db,功放削波功率降低3/4。

比如100W的功放,频响曲线在某一个频率上升6db,等于功率降低为25W就可能出现削波失真。或者说,动态余量降低为相当于25W的功放。

如果增加10db,则降低为1/10的功率余量。

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频响修正系统,比如真力的系统,都不填波谷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racingpht 于 2019-4-9 10:30 编辑 ]
作者: sean8    时间: 2019-4-9 10:55

引用:
原帖由 修竹yan18 于 2019-4-8 15:15 发表
受教了,知识贴。
我的理解是:等响度曲线和频响曲线一样,还是属于音箱自身在消声室测得的,属于出厂标准指标。但是,烧友每家的听音室环境千差万别,如果不做适当声学处理,一对标准甚至很高标准的箱子也很难发出好声,如果实时检 ...
赞同70%效果在环境的说法。
作者: bobbychong    时间: 2019-4-9 11:05

引用:
原帖由 修竹yan18 于 2019-4-9 09:16 发表
嗯呢,是我忽略了,对的,等响度曲线是人耳对声音的客观听感,但因为它是怎么测出来的一直困惑。如果机器测的,与人耳还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人耳测的,也有很大的个别性和误差,没想通;
至于允许有凹陷且没法修正凹陷不敢苟同,凹陷相当 ...
填谷没问题,只要你能接受更多的失真,R版也说了功放失真的问题,我理解假设你扬声器的頻响是平的,谷是环境造成,为了填谷你扬声器相当于在某频段加了增益,在该频段冲程增大,也可能加大失真。所以即使我在用ddrc修正时,都不用自动的,也遵循只肖峰,不填谷的原则,而且修正范围一般在300hz以下

等响曲线不知是否能这样理解,由于人耳廓和耳道的结构,会导致某些频率产生共振,比如3k-4k频段,在客观响度相同的情况下,这频段会进入人耳后会比1k高10db左右,对照等响曲线显示,如果以1k时90db曲线为参照,那3至4k只要客观时80db就已经有1k是90db的响度了,不知这样表述是否正确
作者: 修竹yan18    时间: 2019-4-9 15:36

是的,均衡器修正频响曲线利弊皆有,您说的削峰功率下降就是一弊。我的经验是,一,要有合适的高素质后级功放,调整后尽可能保有剩余功率不削波;二,尽可能在100赫兹以上补偿凹陷,这样相应的功率损失小些;三,100赫兹以下用高素质的超低音补偿,不可提升凹陷曲线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9-4-9 09:24 发表


你苟同与否没关系。基本的物理了解一下。频响曲线每增加6db,功放削波功率降低3/4。

比如100W的功放,频响曲线在某一个频率上升6db,等于功率降低为25W就可能出现削波失真。或者说,动态余量降低为相当于25W的功放。

如 ...

作者: racingpht    时间: 2019-4-9 20:26

引用:
原帖由 bobbychong 于 2019-4-9 11:05 发表
等响曲线不知是否能这样理解,由于人耳廓和耳道的结构,会导致某些频率产生共振,比如3k-4k频段,在客观响度相同的情况下,这频段会进入人耳后会比1k高10db左右,对照等响曲线显示,如果以1k时90db曲线为参照,那3至4k只要客观时80db ...
物理原因应该大体如此

进化过程留下来的,人耳敏感的频段应该对人类的生存有重大作用,比如动物叫声,划拉树叶的声音,等等

而大自然很多自然的低响度超低频,比如风声,人耳自动忽略了。
作者: qiaolong    时间: 2019-4-9 22:55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9-4-9 20:26 发表


物理原因应该大体如此

进化过程留下来的,人耳敏感的频段应该对人类的生存有重大作用,比如动物叫声,划拉树叶的声音,等等

而大自然很多自然的低响度超低频,比如风声,人耳自动忽略了。 ...
咱们发烧友又让它进化回来
作者: 2203476    时间: 2020-8-3 21:46

逛论坛学习路过,默默顶起好贴,很值得一看
作者: y.qfans    时间: 2021-12-12 15:42

大家后面关于音箱在小音量下的等响度争论其实是忽略了讨论问题的边界转换问题。音箱是不做等响度曲线的(消费级除外),等响度曲线是由音乐制作者来制作的,但不限于音乐制作者。音乐制作时候已经按听觉等响度原理制作好音乐了,你的音箱再叠加一遍等响度是几个意思呢呢?等响度制作这个环节究竟是放在音乐制作环境还是音箱制作环节,这个边界问题混淆了,所有才有这个争论。就像音乐中已经包含了录音空间信息,你回放的时候为社么还要添加你自己房间的空间信息?这些都是讨论边界混淆的结果。
  我这里提供两个实际工作中的例子,一个是演唱会演出音响系统,现在甲方签订合同的时候并不规定使用几只音箱或者多少功率的音箱,它只写平均声压级不低于多少分贝。具体是多少呢,国内体育馆演出不低于120分贝! 一般人会说,120分贝不就聋了吗?这就涉及到一个演出行业前几年讨论过的问题:声压级是由谁提供的。   线阵鼻祖法国阿库斯公司给客户提供了一条阿库斯曲线,120赫兹以下曲线隆起!什么意思?声压级是由超低提供的!如果由全频来提供,真的会聋! 再说一个例子,现在很多电子舞曲的混音,为了保持尽可能的动态,混音时候要对低频削减,给中高频留出更多的动态空间,这种音乐在家庭播放的时候就会出现低音不甚过瘾的感觉,但到了夜店里放就很一点问题没有。这又啥意思,就是音乐和系统互相配合完成等响度曲线!它在混音阶段就是为具有阿库斯曲线这样的音响设计的。比如Boris Blank的Electrified这张专辑就是这样,但你翻回到10年左右,台湾ELVIS.T的Pathway还是按传统混音来的,ELVIS.T直接在混音中完成了等响度曲线,但他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就是中频部分不敢加太多采样声部!明白问题的边界在哪里开始发生变化,在问题边界的前后及时转换思考方式并理解行业对这些问题的妥协方式,一切就很简单了。

[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21-12-12 16:01 编辑 ]
作者: 口岸坦克    时间: 2021-12-12 16:45

引用:
原帖由 y.qfans 于 2021-12-12 15:42 发表
大家后面关于音箱在小音量下的等响度争论其实是忽略了讨论问题的边界转换问题。音箱是不做等响度曲线的(消费级除外),等响度曲线是由音乐制作者来制作的,但不限于音乐制作者。音乐制作时候已经按听觉等响度原理制作好音乐 ...
不敢苟同,音乐制作者可以把一条等响度曲线做进去,可消费者有很多,有人喜欢用80db听也有人喜欢90db听,适应的曲线是不同的。
作者: y.qfans    时间: 2021-12-12 20:38

引用:
原帖由 口岸坦克 于 2021-12-12 16:45 发表

不敢苟同,音乐制作者可以把一条等响度曲线做进去,可消费者有很多,有人喜欢用80db听也有人喜欢90db听,适应的曲线是不同的。
艺术啊艺术   技术和艺术不可偏废
你说说音乐厅里坐在第一排和第四排是一回事吗  那么做到最后一排呢  是不是作曲家和指挥要考虑坐到最后一排的客人位置空气对高频的吸收于是多加几把小提琴?  制作音乐是一个道理嘛 制作者的音量标准就是他认为合适的混音标准,跟你买了唱片怎么听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 口岸坦克    时间: 2021-12-12 21:00

引用:
原帖由 y.qfans 于 2021-12-12 20:38 发表

艺术啊艺术   技术和艺术不可偏废
你说说音乐厅里坐在第一排和第四排是一回事吗  那么做到最后一排呢  是不是作曲家和指挥要考虑坐到最后一排的客人位置空气对高频的吸收于是多加几把小提琴?  制作音乐是一个道理 ...
现场演奏做不到选哪根等响度曲线来迎合不同距离所有听众,听众也做不到,无解。音响回放就不同了,制作人无法选具体哪根曲线迎合所有人,但用户可以选迎合自己的曲线。
作者: y.qfans    时间: 2021-12-13 03:32

引用:
原帖由 口岸坦克 于 2021-12-12 21:00 发表

现场演奏做不到选哪根等响度曲线来迎合不同距离所有听众,听众也做不到,无解。音响回放就不同了,制作人无法选具体哪根曲线迎合所有人,但用户可以选迎合自己的曲线。 ...
所以喽?说的直白点好了,你这个是连发烧的门都没入啊...音响的响度规模是要匹配乐器的真实动态的,二胡就是二胡,你不能把二胡放到贝斯那么大的声像规模,钢琴就是钢琴,你也不能把钢琴唱片开到八音盒那么小,不是你想怎么选就怎么选,声音是有刻度的!  想多大就多大,那是流行唱片,正好,放流行音乐的多媒体音响都有等响度设计,多媒体音响上的高低音旋钮不就是等响度吗
作者: 口岸坦克    时间: 2021-12-13 08:18

引用:
原帖由 y.qfans 于 2021-12-13 03:32 发表


所以喽?说的直白点好了,你这个是连发烧的门都没入啊...音响的响度规模是要匹配乐器的真实动态的,二胡就是二胡,你不能把二胡放到贝斯那么大的声像规模,钢琴就是钢琴,你也不能把钢琴唱片开到八音盒那么小,不是你想怎么选就 ...
基本上音乐制作者不会在一张唱片里放几种等响度曲线制作的同一曲目的不同版本,但是不同用户在不同音量听音乐所以出现了等响度曲线让用户自己玩,发烧不发烧不重要,就是给消费者玩的。
作者: y.qfans    时间: 2021-12-14 01:56

引用:
原帖由 口岸坦克 于 2021-12-13 08:18 发表

基本上音乐制作者不会在一张唱片里放几种等响度曲线制作的同一曲目的不同版本,但是不同用户在不同音量听音乐所以出现了等响度曲线让用户自己玩,发烧不发烧不重要,就是给消费者玩的。 ...
实际上,音乐制作者根本一条曲线都没有放!他按听觉需求制作出来的音乐本身就满足等响度需求了,而不是刻意去放几条线去做播放预设匹配,这也太入门的东西了.......
作者: 口岸坦克    时间: 2021-12-14 08:37

引用:
原帖由 y.qfans 于 2021-12-14 01:56 发表

实际上,音乐制作者根本一条曲线都没有放!他按听觉需求制作出来的音乐本身就满足等响度需求了,而不是刻意去放几条线去做播放预设匹配,这也太入门的东西了....... ...
等响度曲线是给不同音量听音乐的消费者改善听感用的,制作者无论怎么调味做完的音乐成品都是固定的是满足不了变化的要求的,没用。你个入门几十年的老烧却连这都不懂,还一会儿艺术啊艺术,一会儿说别人连发烧的门都没入啊,你整天在这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我真的打心里为你感到羞耻。
作者: 天霸动霸tua    时间: 2021-12-14 12:45

引用:
原帖由 y.qfans 于 2021-12-14 01:56 发表

实际上,音乐制作者根本一条曲线都没有放!他按听觉需求制作出来的音乐本身就满足等响度需求了,而不是刻意去放几条线去做播放预设匹配,这也太入门的东西了....... ...
音乐制作者按听觉需求制作出来的音乐本身就满足等响度需求?胡说八道啊。等响度曲线本身的特征就是不同音量不同曲线,而一张唱片是无法知晓用户会用什么音量播放它的。
作者: fidodido    时间: 2021-12-14 13:17

引用:
原帖由 y.qfans 于 2021-12-12 15:42 发表
大家后面关于音箱在小音量下的等响度争论其实是忽略了讨论问题的边界转换问题。音箱是不做等响度曲线的(消费级除外),等响度曲线是由音乐制作者来制作的,但不限于音乐制作者。音乐制作时候已经按听觉等响度原理制作好音乐 ...
原本看你在家里做消声室的帖子,我还挺钦佩你,但是这回我也不认同你的说法,你这回大错特错。

等响度曲线或者类似等响度曲线的调音效果都不可能制作进音乐文件,等响度曲线不是一根线而是很多根线,随着用户聆听的音量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线,在音乐文件里就算让你调音调的像某一根线的效果但也只是一根不是全部,所以等响度曲线只能放到回放设备里,播放软件也好音响器材硬件也好,都只能在回放设备里。
作者: 吴渭    时间: 2022-1-14 10:49

一般来说,听声部比较多的、或者那些黑人在酒吧演唱的乡村歌曲类音乐...还是选择一个允许较大声压播放的时候再欣赏比较好,否则,不如不听,也不建议用耳机欣赏这类音乐;个人经验,最佳效果的音量设置如下:用长度15分钟左右的完整版波莱罗,开到第一个音符隐隐约约能听见的音量即可,至于最大声音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就不用管了...;流行歌曲无所谓的,大就大点小就小点...没啥影响
作者: 提琴小叮当    时间: 2022-5-8 13:42

所以人对中频最敏感。
作者: 天沟横渡    时间: 2022-6-3 15:48

好帖,有料可以吸收。
作者: 生命之小花    时间: 2022-7-20 08:24

学习下。
作者: dlwds    时间: 2022-10-13 10:54

又学到新知识的.感谢楼主
作者: 辛世福    时间: 2022-11-10 08:05

学习学习
作者: 清清的小伙    时间: 2022-11-10 08:20

有点意思
作者: magicip    时间: 2023-1-27 09:19

请问如果一台功放带等响度功能,会改变音箱本身的音色吗?
作者: 狄博伟    时间: 2023-1-27 10:20

引用:
原帖由 magicip 于 2023-1-27 09:19 发表
请问如果一台功放带等响度功能,会改变音箱本身的音色吗?
关闭没影响,打开会。
作者: BDTT    时间: 2023-2-19 11:14

引用:
原帖由 狄博伟 于 2023-1-27 10:20 发表

关闭没影响,打开会。
对,关闭就是直通。
作者: bigdogwang    时间: 2023-2-20 23:38

400hz和3.5khz正好是等响度的两个谷,是不是用这两个点是最佳分频点(人耳最不敏感)呢?
作者: racingpht    时间: 2023-2-21 00:27

引用:
原帖由 bigdogwang 于 2023-2-20 23:38 发表
400hz和3.5khz正好是等响度的两个谷,是不是用这两个点是最佳分频点(人耳最不敏感)呢?
完全错误。

等响度的谷 = 人耳听音可闻阈值比别的频段更低。也就是:能听到更细微的声音。

因此3.5khz是分频点的理论上最差位置。当然实际产品有采用这个分频点的,也能出不错的声音,因为这个只是等响度这一个理论。
作者: tujiu    时间: 2023-3-17 09:53

继续学习。
作者: jackerman    时间: 2023-9-8 08:55

又学到新知识了。
作者: nmghe    时间: 2024-2-24 18:18

有意思。
作者: 齐朝飞    时间: 2024-4-26 21:10

很久前的功放就有这个等响度按钮。
作者: 天涯行者    时间: 2024-4-27 09:50

虽然不是很明白,还是看完了
作者: 齐朝飞    时间: 2024-4-28 11:08

引用:
原帖由 天涯行者 于 2024-4-27 09:50 发表
虽然不是很明白,还是看完了
就是人耳对不同频段的敏感度不同,很简单。
作者: 徐小壮士    时间: 2024-4-29 15:39

引用:
原帖由 齐朝飞 于 2024-4-28 11:08 发表

就是人耳对不同频段的敏感度不同,很简单。
言简意赅




欢迎光临 天声论坛 (http://tslt.tech/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