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我的不完美退烧之路,3分频情节 [打印本页]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17-3-24 11:09     标题: 我的不完美退烧之路,3分频情节

前言:我绝对没有毒害你买啥,这是比较退烧的
    有的条件和机会对比的话,会发现每个人对音色的要求是很容易完全不一样的,你觉得这个音箱很舒服,但另外一个人会有完全相反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每个人的G点的位置都不尽相同,高潮的部位和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我就偏向于喜欢沙粒感不明显的、齿音弱的音色,偏暖一些更加贴近真实中的声音,但有的烧友觉得颗粒感少、齿音不明显,线条就不够清晰,不刺激不好听,不喜欢平淡,就是要痛、快,要冷艳一点,既然花了钱,当然要凸点加螺纹的。呵呵呵。
    刚入门的时候,在音质面前,音色是次要的。如果有条件,有机会都试一试之后,还是能找到一些规律、和共性的,就是音质越好的音箱,喜欢它的人就越多,这个好像班花一样,她的身材比例协调,举止仪态优雅,那就不管黑白胖瘦长发短发,胸大还是屁股大都行,永远是班花,你口口声声说你喜欢长发及腰,现在她剪了短发,你会发现你仍然无法拒绝她,哪怕你已经拥有了女同桌,也会忍不住多看几眼班花,在梦里,在被窝里,在宾馆里,在无人的街道,熟悉的转角,在夜晚的河畔,挥之不去。
    但是入了门,进了道以后,音质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似乎就够了,剧情又反过来了,这时对风格的追求,又多于音质了。以前懂得欣赏内在美,只管声音好就行,汪峰好像也曾经说王菲的声音很好推吧,难道王菲音质还不够好吗?很多同志说用了某款音箱太完美了终生不换,我是不信的 除非你搞了大肥婆,圆脑袋,洗衣机,书柜子那种,你搬不动它,它弄得你服帖了,你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
    入不同的门,进不同的道,其实吧,即便是监听音箱,到了中高端的,它们的音色始终还是有风格区别的,一旦去对比,甚至还比较明显的。但是声音的话,大家都很好听,各有各的好听,这时很容易听了王菲的声音,突然之间又想听听章子怡的声音。或者说,花了很多钱,买一套不穿衣服,黑咕隆咚的音箱,追求世界上最好的身材,最好的声音,这样烧法,或多或少有一点点不健康的,道理也挺简单的,多数人,包括我自己,搞来搞去,到头来还是喜欢穿衣服的,哪怕是穿了一点点。

    游龙乘风老兄以前用过黑钻的音箱,具体型号是UE还是XPE有些忘记了,当时我们交流,游龙兄形容低频很好,声音很好听,那时候他还在大学念书呢。那时候我好像就给他推荐过MH6A这个级别的音箱了,其实丹拿老BM6A更到位一些但价格实在高了太多,当然我也没想到过不久的将来也就是今时今日淘宝网上居然能买到2万元出头的3分频纽曼8寸监听音箱,要知道,纽曼的5寸已经要1.1万元了,8寸比5寸大了4倍,还多一个馒头,才贵了一倍,不卖到3.5万简直是不可理解。那个时候有一定档次的3分频音箱,尤其是有源的,似乎没留意到过有3万元以下的,也不知道ADAM那种外星人一样的算不算3分频。游龙兄买KH310之前也问过很多烧友,我还是夸张一点的回复说,对于已经买了2分频的用户,要升级的话,3分频音箱才有可能验到畅快淋漓中频,高低两头还真无所谓了。我个人口味来说,也不是特别喜欢追求高大全的音箱,设计的时候,太过于着重低音的音箱,多分频,如果一开始就是为了延伸低频的,在冲程上,振膜的设计上,都是全力以赴为了延伸低频的下潜,觉得有些可惜了,音乐的主旋律是在中音啊。

    第一次听到3分频大音箱,还不是JBL老4系列,当时人在江门新会区,那是侨乡,街上二手家具不时有一些进口的老洋laji器材,被淘汰的,路过看见一对大粗黑,远看像JBL,近看是日本货ONKYO,样子像,也许声音也可以吧,就试一试吧,卧槽一开声,从未体验过这么舒适自然的声音,虽然说不是一条直线,但正正就是以前梦中的温暖,自然,透明,细节自然丰富,对比小音箱,这个感觉就是自然,好像每一首音乐本身就该是从这么大的音箱出来的,最重要是那个安静啊,开很小的音量,但该听到的就能听到了,小音箱如果要同样清晰,那音量就要大,相对要吵闹很多。但尺寸大,低音其实真的很普通,12寸的口径,真的不如惠威X6,这一点我可以很肯定的。我也拆过开来看里面有什么,烟盒大的钢磁,泡沫边,塑料盆,蔗渣板,其实很久没看过这么小的磁体了。后来就喜欢这个口味了,像这一类音箱,在当时的价格,简直是论斤称的,不超过1300,性价比实在太高,我一打包买就是四五对。后来我也发现,大通DS-505这样的二手古董音箱,几年来2000涨到了8000元,JBL的也从3000左右涨到了近万元,这么一来,就没有一点点性价比了,但只是说声音,不说价格,一入大箱之后,从此书架就是路人了,多贵的小箱子也入不了耳朵,这是个人喜好?

    打包买,买买买,1978年的索尼馒头……
   [attach]12559[/attach]
   [attach]12560[/attach]

    后来睿韵声学出来了3分频12寸P3112,3000多元吧,我其实也就认真听过最老的第一个版本,没有听过后来的版本,音响展听的太粗略不作数,样子也差不多,但是声音更接近于像书架箱加炮的声音,这个3分频,低音单元似乎没有为中频做出了牺牲,它听起来是一个本本分分的低音单元,当然实际上它是有分担中频的,可中音始终是差了一口气。当然,这也是和JBL 4312这个级别的音箱比,不是和小书架箱比,小书架箱也没有对比的份儿。其实新的JBL大音箱,入门的几个,也听不到那种声音了,我一直怀疑是否就是如此了呢,再也没有那样的设计了,那是一种失真么,还是过时了,还是说,档次还不够高啊?


    毕竟这些中古音箱都有20甚至40年历史了,成色也欠佳,主要缺点是低频的延伸仅仅是相当于现代中高端6.5寸的水平,不失真的声压不会超出正常聆听的音量太多。状态也不如当年,结象能力已经渐渐不在状态,我也寻思着找到代替品,既有大音箱的宽松自然,又有现代声的准确,频响广阔,状态佳,配对精确,这不,一找就快6年了……倒是把海印广场和淘街都找没影了,可能像我这样,只摸不买的屌毛太多了,当然,hi过头的只能隔着玻璃看一看,大家心理都有压力,卖的不敢给我听,我也不敢让他放给我听,卖的他怕我不满意,我怕听的太满意,主要没钱。勉强在射程范围内的,比如新版JBL 4312,4307啊,和1000多元买的老爷音箱拉不开多大距离,甚至有得有失,这个钱实在剁不出去,ATC11吧,书架箱心有不甘,JBL版主毒害过我ATC40,我以前也听过ATC SCM35,中音是没问题的,声线起伏很动人,低音速度快,下潜稍微弱了点,到底还是嫌尺寸不够大啊 大的ATC价格都赶上一辆车了,哪有那么多钱我可不是新月啊 。
[attach]12561[/attach]
[attach]12562[/attach]
[attach]12563[/attach]

    搞来搞去,达到要求的,价钱都是3开头,往上也不封顶的。后来就算了,真的就这么算了。就从一而终吧,抱着老爷车压死骆驼的最后2根稻草,就是R版的KH310,还有游龙胸的KH310 毒的我心痒痒,市面上3分频,大书架的没有几个吧,虽然只有8寸,而且也没啥外观设计,好在这个3分频是有历史型号的,搜搜K+H这个8寸3分频从80-90年代就有无源版本了,还保持更新,算是有点“底蕴”,至少是自成一派了。可惜啊就是新版样子灰头土脸啊古董款有木皮的。

    至于声音,不用去听了,以以前的经验,到了这个价位,随便一个大牌子,没有不正常的,正考虑下手了,又迎来当年的音响展,不如找一找有没有更好的。没想到我勉强相中声荟cs6d,初听没太多特别的,属于精雕细琢的感觉,不同于紧密到极致的类型,也不是宽松大气的风格,我也接受了,因为它无比干净,似乎什么问题都挑不出来,声音没问题的时候,就比外观吧,因为摆在客厅,走马观花回来
就结婚了,老婆说加钱买世霸啊,我晕倒,她说得有道理,但是我没烧糊脑袋,我就是他捏捏的想找个代替我1000元出头的旧音箱,花三万可不行,不干了,推倒,重来。

    绝望之际,只能动外脑筋了,既不超支,还得声音好,外观要到位,琢磨出来一个让我自己也捏了一把汗的办法:自己干吧。凭自个的经验,有焊接能力,有做端子的能力,又有剥线工具,有钻孔工具,有游标卡尺,会看喇叭参数,勉强会修改成品分频器,没吃过猪儿肉,但是听过猪儿叫,最重要是半吊子水平和强悍的心理素质,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惧怕网络中吓死人的言论,瞎凑活一对赌一把,不求圆圆满满,大概八九不离十就成。这种活儿,以前就有,包括美之声、惠威都有这样的套件嘛。啊哈哈哪有这样安慰自己的啊?这哪是一回事
  然后,测量套件的,咱也先不整了,有麦我也不测,我内心深处还是怕听着可以,一看数据就吓得腿软,毕竟是自个的,不求服众啊,能骗过自己耳朵不就得了?而且,在珠三角附近,买一对声荟MH6A做尺子有多难呐。
   搜集材料:箱体,取自老奇声落地箱,8寸3分频4单元,原箱子其实声音还可以,明显问题就是中高音的成本太低,失真明显可闻,结象能力=0,属于接上能出声的类型,喇叭卸了,箱体留着,分频器也用不着了,符合条件的很多啊,工作范围内,线性范围内阻抗在6-8欧姆,高音灵敏度比中音高,中音灵敏度比低音高,尺寸是8英寸,8英寸,5英寸,4英寸,最后尽可能买到就是赚到的类型,经过淘宝这么一搜罗,对比,和大致的经验判断,先后买了nubert 5.5寸*2; nubert 8.5寸芦苇盆*4;中国董声330高音*2,佳讯3分频器,电感4个,电阻电容若干。先接上听看有没有大问题,再配平各个喇叭的音量?那就接上吧,一听果真没大问题,而且效果还很好,可发现对于自己的要求,它高不成低不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宽松有余,结象不足,相位差大,细节有余,透明不够绝顶……也是,总不可能瞎就凑出一对2万元级别效果的音箱那不可能啊。低音下潜倒是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音乐了,自个儿看电影不吓唬客人的话,也勉强可以不加炮了,出掉旧器材回血1700,就这套喇叭钱,凑合吧。琢磨来,琢磨去,听来听去,差一画龙点睛之笔……
    这一笔直到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在其他网络看到有人发了一个中音单元的照片,问来路,敏锐的我一看就知道,不久的将来,淘宝上会出现了纽曼KH310的喇叭,实际上后来发现不只是高音有,中音有,低音单元都有, 这难道不是天上掉铁饼了?冷静冷静,全是定制货,不能拿来就用,首先没有一个是常规安装的,然后中音有瑕疵的,不碍事啊,买,买,买来试试看?不仅要买,而且要打包的买,到手发现低音单元的定制程度太高,不能够这样玩儿,记得一测12欧姆直流阻抗,直接装箱,不加特技,低音其实很普通的8寸,看来它要用DSP或者补偿电路去推低频的,低音单元不符合设计思想,退货。高音也很特别,一听怎么声音特别小,同时灵敏度不高,音色存在感不强,但是很黑,很干净,声音和振膜一样黑,声底就是黑色的,相反的,董声的那个丝膜高音存在感就很强,很绚丽,时不时抓一抓耳朵,再对比MH6A的高音的话,MH6A的底色是亮白色,火燥一些。如果说仅仅是所听到的声音档次的话,纽曼这个高音的声音要比它们高档一个档次,高音能用得上,留着,特殊面板,不好装箱。 这个中音单元也不好对付,同样是特殊面板,只能自己改了。装箱的时候想到,中音单元反接,相位似乎要更对一点,顺便也把正负极故意接反了,这一开声我就偷笑了,还真捡到宝了,清晰和透明达到了预期,隐约有流畅的感觉,这个怎么形容呢,就是一口气的问题,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本来已经没有缺点的前提下,在高潮处,在换气的瞬间,或者在激烈的部分,关键的时刻,不仅没有掉链子,还试了一把劲,打了鸡血,撕破床单,这个形容一气呵成、流畅,这种体验曾经在丹拿的音箱身上听过。其次中频和中低频的结象很稳定了,但是整体全频段上,还是不稳定的,注意去听的话,声音到中高频它们就跑了,只闻其声,不知其位,相位的问题我就没辙了,这里有一点遗憾,这个不太要紧,丢一边去。马上决定再买一对这个中音单元,就围着它,做一对书架箱我也愿意。看来喇叭也是如此,用很高精度,很复杂的工艺,更高的成本,10倍的售价,也是提升那勉强可闻的一小截儿,我也觉得自己挺好运的,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拼凑出来一个各方面都还略有超越的代替品了。
    预算从2万元,降低到了2200元,音箱有的听了,也是挺满意了,可还是心有不甘,又实在很想花多一点点,我就想啊,客厅的主箱不够啊,因为客厅没法我一个人霸占啊,它要放电视剧啊,电脑前面的时间多一些,还得要啊,小的音箱又贵又不接受啊,你看,这不还有一对馒头吗?不给用了,多浪费啊?馒头在手,天下我有啊 给它弄个JBL款的12寸好,还是给弄个纽曼款的好,我想了很久,也没找到适合的低音单元。其实一开始想做成JBL的12寸样子的,可惜12寸舞台箱的低音单元我都考虑过了,就是灵敏度比这套中音和高音的都要高,做成无源箱的话,不会使用,也买不到价格适中的10寸附近的中低音单元。8寸的,纽曼自己的低音单元也不适合做成无源音箱。然而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看到闲鱼有人卖没有用过的JBL TS8J单元,390元包邮,这哪行呀,五折呀!我在旺旺联系不上他,我又没找到他手机,就先拍了,付款390。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我接到外地口音不太娴熟的业务电话,里头说:喇叭确定要吧?喇叭确定要我就发货啦?。我就奇怪了,难道不是一对儿?390元怎么回事,对方说是一对儿。我又露出了会心笑容。发,发,发,发,发,发……
   得,这回必须是8寸3分频了,中音500元一对,高音320元一对,低音单元390元一对,分频器成本大概200元,4个大功率电位器300元,接线柱45元8个,喇叭线3米,20元,接触插簧若干20元,最贵的部分其实是箱体,花了大概1500元。这次箱体要做前后障板可拆卸的设计,怕以遇到更适合的,后要换喇叭,就仅仅是换一块面板行了,思来想去,就直接套用雨后初晴M30箱体的参数做一个吧,再一想,一不做二不休,往极端上走,也干脆采用同样类型的板材和厚度,雨后的监听音箱M30的原型其实也是LS5/9。其实这个箱体还真的很复杂,加工精度也需要很高,箱体棱角、细节、漆面的处理不是一般的作坊可以做得来,最终辗转联系到以前仿制过LS3/5A箱体的地方搞定了,广东BBC嘛呵呵呵……这倒是一做就是一个多月啊,期间略微修改了一些bug。期间也玩弄了一下这个JBL TS8J的8寸铝合金振膜75mm音圈短冲程喇叭,看折环不是那种压榨超低音的,也看人家测过简单的曲线,做个中低音单元非常优秀的。装箱的日子就盼呀盼呀。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等到了德邦物流的电话,我连夜冒着大雨抹黑迂回前进,装个音箱可不容易,包括线柱在内要拧80颗自攻螺丝,24个焊接部位,16个插簧端子,需要先拿精密小电转打小孔才行。 我多年锻炼的右手终于发挥点作用了不是。话说,这个箱体一看上去真的漂亮的要命,准它总造价3400元,很久没有见过3000元出头的8寸音箱了,还是三分频的。但是我也明白,这个3400元花出去了,DIY的东西,就基本没得回头了,它不是厂箱,没有品牌价值,也没有品牌认同感,所以我不认为它有什么性价比,哪怕如果是打上一个乐富豪的牌子,卖个7800元,万一转手了,也回来个4800元呐,是这个道理吧。
   深夜了,我给接上石机,再接上手机做音源,其实没有那么紧张,因为已经婚前试爱了。音色取向非常极端,没有加补偿电路,8寸喇叭低频的效果真的很一般,下潜量感都不如MH6A这个级别,但是很自然清晰,高音我调暗了一些,保留基本的细节,但是不抢主旋律,音乐高潮部分不吵人,整体音色就是温暖透明,细腻温和,声音很小又清晰的取向,曲线大概是HD650,一个下坡这个种类吧,其实这种音色的音箱,市面上是有的,可绝大多数暗了,就丢了细节了,可是这种暗,是保留细节的暗,配合微微的共振,人声偶尔很过瘾,低音效果有所牺牲,没压榨,音箱的箱染大,也不可能压榨,不然就出蓬蓬声了,气势磅礴,电音是不对味儿的!太爽啦!马上接上2A3单端胆机,一套复古西装。后来的日子,时不时就这么听着听着,睡着了,坐着睡着,脖子真的很疼。
   最后,调成英国声的关键是,网罩上给贴上乐爵士的牌子就成,其实挺希望多看到一些,这样子的产品的。如果有12寸就更好了。
[attach]12579[/attach]
[attach]12580[/attach]
[attach]12581[/attach]
[attach]12577[/attach]
[attach]12578[/attach]

班花图,不过是别人的班花……别人的班花是我的黄花,我的班花是别人的黄花……
[attach]12582[/attach]

上次偷看了一眼原版的班花。
[attach]12583[/attach]

-------------------------------------------------
然后,还是这样用,一套外观很hi fi,音色很low fi的器材。
[attach]12633[/attach]
[attach]1263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17-3-28 15:50 编辑 ]
作者: wsl1949101    时间: 2017-3-24 12:19

看来当年楼主班的班花给楼主的印象太深刻了
作者: imlemonsky    时间: 2017-3-24 12:24

我只想看班花的照片
作者: wkp520    时间: 2017-3-24 12:43

然后听的多、玩的多了,欣赏水平提高了,要求也高了,刚入门时候听到别人说的玩的一些“神器”,到现在自己听过可能也就觉得还行了、一般了……
作者: netsky1    时间: 2017-3-24 12:51

当年班花坐我后面。。。
作者: xiaoshe    时间: 2017-3-24 13:03     标题: 标题

当年我还追求过班花,结局你们懂得。
作者: bobbychong    时间: 2017-3-24 13:03

从后面顶一下
作者: 雨燕    时间: 2017-3-24 14:03

就是喜欢楼主的语言风格,当然更喜欢班花。
作者: zhaokai256    时间: 2017-3-24 14:08

班花每个男人心中都有曾经的影子。但是那是美好的回忆,现在未必就是你的菜,音箱亦如此!
作者: 闲云蛊鹤    时间: 2017-3-24 15:28

男人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年轻时看脸蛋,然后。。。。。。一路往下看
音箱未必不是如此
作者: 庸才混成常青树    时间: 2017-3-24 15:35

吉米对泡妞很在行
刚看开头还以为是
《我的不完美泡妞之路,班花情节》

[ 本帖最后由 庸才混成常青树 于 2017-3-24 16:23 编辑 ]
作者: linmudui    时间: 2017-3-24 16:25

“温暖,自然,透明,细节自然丰富,对比小音箱,这个感觉就是自然,好像每一首音乐本身就该是从这么大的音箱出来的,最重要是那个安静啊,开很小的音量,但该听到的就能听到了"
认同楼主的取向,
作者: wxee    时间: 2017-3-24 17:35

小时候听过大箱子,大体格箱子声音宽松,当然舒适惬意,但价格,听音空间,多数人负担不起,这些年我换着玩了几个小箱子后,都感觉不同程度的紧,都远达不到我想要的松弛感,对小箱已不再有期待,现在用的x300a,算是聊以慰藉,以后看情况再说吧
作者: andylik    时间: 2017-3-24 18:20     标题: 认同

在有了小书架箱后,又去广州海印广场听了几次大箱子(大书架箱和落地箱),感觉还是大箱体的声音自然(这个词似乎比较准确),小箱体声音偏紧。现在研究目标是大书架箱,三分频,8吋以上。
作者: 繁华大道    时间: 2017-3-24 19:01

就我的感觉 用了三分频  再也回不去二分频了
作者: racingpht    时间: 2017-3-24 22:02

引用:
原帖由 netsky1 于 2017-3-24 12:51 发表
当年班花坐我后面。。。
坐后面好~你懂的。

坐前面也好,你也懂的~。

国产的中低音,金琅(一直打不出第二个字,牌子用生僻字,在搜索引擎的时代有劣势啊)的口碑也不错。

有个国外很出名的DIY设计师Jeff Bagby,设计的一套致敬LS3/5的箱子,用的低音就是金琅Aurum Cantus的AC-130F1。好像这个设计拿了美国一个DIY比赛的第一名。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17-3-24 22:18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7-3-24 22:02 发表
国产的中低音,金琅(一直打不出第二个字,牌子用生僻字,在搜索引擎的时代有劣势啊)的口碑也不错。

有个国外很出名的DIY设计师Jeff Bagby,设计的一套致敬LS3/5的箱子,用的低音就是金琅Aurum Cantus的AC-130F1。好像这个设计拿 ...
金琅以前这个论坛也有个入门型号的用家,休闲2号,2000块钱性价比很高,我还特地跑去他家中山听了一回。可惜一直没有见过高端型号。
属于久闻大名 说起这个,也在国外的一些文章里,也看到睿韵声学的高音单元。。。
作者: 缪渔    时间: 2017-3-24 23:09

大的ATC价格都赶上一辆车了,哪有那么多钱。我可不是新月啊 。

作者: uepro    时间: 2017-3-25 00:45

认真看完了楼主的文字,非常认同楼主的看法

同时我也认为:就是在寻找自己喜欢的声音的道路上琢磨·试验·思考·尝试·才是真正玩喇叭的乐趣所在。
作者: lqy6158052    时间: 2017-3-25 08:45

音响穷一生啊  都是钱啊  哈哈
作者: 王总编    时间: 2017-3-25 08:50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7-3-24 22:02 发表
有个国外很出名的DIY设计师Jeff Bagby,设计的一套致敬LS3/5的箱子,用的低音就是金琅Aurum Cantus的AC-130F1。好像这个设计拿 ...
AC-130F1我用过,价廉物美。
作者: 悦动冰城    时间: 2017-3-25 09:47

认认真真读完了
作者: smileb66696    时间: 2017-3-25 11:24

啊我又来晚了
作者: sxjohn    时间: 2017-3-25 16:15

”特殊面板“买不到么? 我看之前哪个帖就有人提到在卖纽曼的整个外壳来着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17-3-25 16:57

引用:
原帖由 sxjohn 于 2017-3-25 16:15 发表
”特殊面板“买不到么? 我看之前哪个帖就有人提到在卖纽曼的整个外壳来着
那个是塑料壳的80,是不是丑了点,而且,本身就是不想买黑粗呀。

纽曼的低音单元是内装,用夹具固定的,没有上螺丝的部位。
中音单元的面板是不规则菱形,磁体和面板最短距离2毫米,不适合外装。
高音单元的面板是104mm圆形,平行70cm切了2刀。

无一个正常的。
作者: racingpht    时间: 2017-3-26 09:01

有意思

和雨后比较过吗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17-3-26 13:08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7-3-26 09:01 发表
有意思

和雨后比较过吗
没有一起对比,雨后的价格高,而且很偏门,我不敢买回来。

在其他地方听过雨后的老款P3,有些接近于想象中的雨后,或者说声音和它外观比较符合,但是超5又不是,超5是和想象中相反的,明亮的,尖细的,细节突出的,但是它两整体好像都没有很透明的感觉,在那个价位声音密度不是特别的高。M30没有听过它出声,但是粗略见过M40出声,也觉得是正常的声音,没有hi-eng的感觉呀。但还是厂箱,不可能个性的太夸张,总体还是在±3的指标的。低音差,下潜和量感都不咋地,大伙儿低频都是和箱体有相互作用的,这个明显哦,但是听的曲目少,不是很记得具体是怎么样了。

我自己做的这个,中高频整体的频响肯定有±8db,很暗,叫做月黑风高了都。唯一和雨后初晴像的地方,似乎就是低频了,但是因为喇叭的关系,我相信如果对比的话,失真度的指标应该要好一些,很极端,既有很高的密度,中频到低频又有可闻的箱体共振声,我这个共振声是瞎拿来就用的,男声会有音染,乐器也还挺好听的,但是稍微大音量一点听,低音会把纯粹的电音染出乐器的质感,听电音好别扭,略有嗡嗡声,走形了。不确定和雨后是不是故意调在了某些更精确的频率上,也不知道雨后的箱体声音有没有这么明显,应该有吧,同不同就不清楚了,也是接近于我想象中的英国声,想象中的。。

然后我也很好奇,如果把很正统的监听音箱,换一套不同的外壳(这个不难),功放不变,会怎么样。如果有一个契机,我也会试试?

其实看网上的资料,M30还是很监听的嘛。
[attach]12600[/attach]

[ 本帖最后由 jimmyheiying 于 2017-3-26 22:35 编辑 ]
作者: bobbychong    时间: 2017-3-27 10:25

高音这种后腔有点西雅士的感觉。没加强筋,箱体震动带来的音染难道是调音手段?
作者: racingpht    时间: 2017-3-27 10:37

雨后基本都用Seas高音的吧。

实际上BBC研发薄板箱的主要初衷是吸能,提高箱震的阻尼来降低共振的Q值。一般来说,材质越硬,共振Q值越高这个规律是很难避免的。因此要吸能的话,必须将箱体做得软一点。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个思路,将箱体做到防弹级别的也很多(比如Magico)。不过把薄板箱说成是加音染来调音,估计那帮英国佬也是欲哭无泪了。

BBC薄板箱的理论,来自google缓存,因此图片已经看不清了。不过不要紧。

蓝线是硬质未吸能的16mm板材,褐色线是吸能后的8mm板材。

[attach]12604[/attach]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17-3-27 10:40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7-3-27 10:33 发表
雨后基本都用Seas高音的吧。

实际上BBC研发薄板箱的主要初衷是吸能,提高箱震的阻尼来降低共振的Q值。一般来说,材质越硬,共振Q值越高这个规律是很难避免的。因此要吸能的话,必须将箱体做得软一点。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是 ...
确实是欲哭无泪了。

除了声荟,有没有其他厂家做过不同材质,三明治结构的箱体
作者: 王总编    时间: 2017-3-27 10:43

引用:
原帖由 jimmyheiying 于 2017-3-27 10:40 发表



确实是欲哭无泪了。

除了声荟,有没有其他厂家做过不同材质,三明治结构的箱体
美之声,二十年前就做了。
作者: 天空    时间: 2017-3-27 12:25

我还是觉得ATC40是人间正道啊。
作者: hifizidan    时间: 2017-3-27 13:09     标题: 手艺不错

上次发现点赞你的惊人手艺,这次专题描叙心力过程,不错,你的班花为什么盯着那个馒头中音?
作者: 金刚耳    时间: 2017-3-27 15:14

RAR C3  ?那可是3寸箱呀,莫非很有特点
作者: bobbychong    时间: 2017-3-27 15:46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7-3-27 10:37 发表
BBC薄板箱的理论,来自google缓存,因此图片已经看不清了。不过不要紧。

蓝线是硬质未吸能的16mm板材,褐色线是吸能后的8mm板材。

12604
感谢R老大科普,虽然不太懂,但仍然感谢

楼主的分频器上面的两个是否就是大功率电位器?用于高音和中音的衰减?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17-3-27 16:06

引用:
原帖由 bobbychong 于 2017-3-27 15:46 发表

感谢R老大科普,虽然不太懂,但仍然感谢

楼主的分频器上面的两个是否就是大功率电位器?用于高音和中音的衰减?
是的,淘宝有卖,长柄的25毫米柄
作者: bobbychong    时间: 2017-3-27 16:21     标题: 回复 40# jimmyheiying 的帖子

这种衰减方式有它的便利性,非常合适根据听感来调节高音和中音的灵敏度,不过同时也有一些弊端,根据经验,你这个电位器应该是串联在分频网络上的,但这样增加电阻对于高音的衰减并不是整体的,也就是会对扬声器的曲线造成变化,具体变化要实际测量才清楚,也就是说虽然灵敏度可能大致相同了,但平衡性又不太好了,如果可以通过实际测量加以设计分频,可能更会有质的提升,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见解,还望指正
还有一个请求,就是能否透漏下到底是哪家做的箱子,做工确实一流,我明年打算做8寸2分,箱子也打算是雨后这种风格的,圆角有个好处,比较有效抑制衍射,也美观。透漏下,单元打算用西雅士黄金系列,要对自己狠一些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17-3-27 18:49

引用:
原帖由 bobbychong 于 2017-3-27 16:21 发表
这种衰减方式有它的便利性,非常合适根据听感来调节高音和中音的灵敏度,不过同时也有一些弊端,根据经验,你这个电位器应该是串联在分频网络上的,但这样增加电阻对于高音的衰减并不是整体的,也就是会对扬声器的曲线造成变化,具 ...
是的,会有影响。
精确计算是应该的,这个用频响测试和软件辅助可以做。
我也考虑过如果要精确一点,就干脆做成有源音箱,前级分频,3只后级推动喇叭的,但是这样就很贵了,所以才考虑了活动障板和背板的音箱,也许哪天有适合的材料,就做成有源音箱。

2分频的话,市面上有很多成熟的搭配,我已经PM给你了。
作者: 一轮新月    时间: 2017-3-27 21:54

这动手能力真是5个身子趴地上那种了……
作者: mogu1986    时间: 2017-3-27 22:23

顶楼主,我现在属于楼主用齐声落地箱做三分频的阶段,做出来的问题都一样,就是声场定位不准,找了书看,发现是分频器的相位问题,解决不了
看了楼主后面的经历,还有九九八十一难呢,我还是就此罢手,攒钱买厂箱好了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17-3-28 14:49

引用:
原帖由 mogu1986 于 2017-3-27 22:23 发表
顶楼主,我现在属于楼主用齐声落地箱做三分频的阶段,做出来的问题都一样,就是声场定位不准,找了书看,发现是分频器的相位问题,解决不了
看了楼主后面的经历,还有九九八十一难呢,我还是就此罢手,攒钱买厂箱好了 ...
是啊,推荐美之声落地箱,钟神落地箱。
作者: bobbychong    时间: 2017-3-28 17:00     标题: 回复 44# mogu1986 的帖子

不一定是相位问题,或者说,相位问题你能听出?还有就是什么才算正确的相位?没一个准确的答案,可能有人说反接一个单元看是否出现深谷,如果出现的话就是正确的,但说实话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的话,有一大堆厂箱的相位都有问题了
作者: sin4423    时间: 2017-3-29 17:58

楼主做的箱子,中频没装好
凹进去了,如果这样的话,中频的扩散性应该会收影响

我觉得喇叭外圈是不规则的情况,就开通孔外装好了
不做沉孔
作者: phenixquan    时间: 2017-3-29 21:19

这很正宗的发烧呀,以前的发烧友都这样。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17-3-30 00:52

引用:
原帖由 sin4423 于 2017-3-29 17:58 发表
楼主做的箱子,中频没装好
凹进去了,如果这样的话,中频的扩散性应该会收影响
你说的对,这个形成了一个不完整的号角,肯定有影响,而且不在同一平面还有时差,等等。
但是我个人不介意这个细节问题,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儿,由着它去吧……



其实这样纠结的事儿很多,影响着消费者的生活作息谈恋爱,看看是不是很熟悉:
1.倒相孔要买前倒向的,因为靠墙受到的影响小一些。
2.变压器要用进口的,玩音响就是玩电。
3.音响器材要避震,会改善声音。
4.前端音源要跟上
5.功放要严格匹配才能发挥出**
6.器材之间还得要讲究搭配
7.睿韵声学的高音指向性强要对着耳朵听
8.涡轮增压怕烧机油
9.日本车轻
10.鸿茅药酒,每天两口
11.与人相处要讲诚信
12.勤劳致富奔小康
13.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14.对象要找贤惠的,漂不漂亮不重要
10001.............大概就这个意思吧
引用:
原帖由 hifizidan 于 2017-3-29 17:39 发表

但钟神一直都是只识功放好,不知音箱有名
卖钟神功放的地方多半有钟神音箱的,有条件可以看看适不适合,属于买了不吃亏,买了不上当的类型,就看喜不喜欢了。
当然,选择有源音箱就更加的买了不吃亏,买了不上当。 没,没、没啥太多深意哈。
引用:
原帖由 一轮新月 于 2017-3-27 21:54 发表
这动手能力真是5个身子趴地上那种了……
不敢想象那画面。
作者: 缪渔    时间: 2017-5-19 21:22

回帖纪念!
2017年5月19日
作者: 风云浪子    时间: 2017-5-19 22:46

太有才了,佩服
作者: 游龙乘风    时间: 2017-5-21 18:45

居然买来KH310的喇叭DIY,会玩!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17-5-22 14:03

引用:
原帖由 游龙乘风 于 2017-5-21 18:45 发表
居然买来KH310的喇叭DIY,会玩!
这一套我本来想退烧的了。
但昨天被烧友夺爱了,毒发身亡
作者: 游龙乘风    时间: 2017-5-23 21:56

引用:
原帖由 jimmyheiying 于 2017-5-22 14:03 发表



这一套我本来想退烧的了。
但昨天被烧友夺爱了,毒发身亡
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品牌了,从作坊做起也不错!
作者: jimmyheiying    时间: 2017-5-23 22:28

引用:
原帖由 游龙乘风 于 2017-5-23 21:56 发表


可以考虑成立一个品牌了,从作坊做起也不错!
这成本,要亏死的。
而且,所有的原材料都是捡漏得来,换句话说,就是卖原配件给我的人全部都亏得剩一条底裤了,你想呀,如果要全部自己从零生产制造是不现实的。
作者: magicip    时间: 2022-4-20 10:57

羡慕J哥玩得这么出色




欢迎光临 天声论坛 (http://tslt.tech/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