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la2ygoo 于 2020-2-25 01:18 发表
所以最后SCM100取消了吗?换成20+炮?
是保留20然后加炮了。不是取消了。是代理根本没有给我下单,所以。。。也省事了。
引用:
原帖由 skywinger 于 2020-2-26 16:18 发表
楼主你好,看完了你这篇文章,感觉受益很大。
我和你使用的是相同的箱子,都是ATC20ASL PRO,确实是非常好的一对书架箱。我也是不会出它,并且要用到坏的。
另外我也是使用一体机来直接推动20,我用的是AURALiC的VG2,应该和你的 ...
这个前级不便宜啊。。。要5万多。。。我研究一下。
最近在不断的一直听各种类型的曲目。
因为有了tidal,可以各种类型的曲目随便挑。但是仍然有很多录音听不下去。三频衔接不好,各种真空断代感。听几十秒就要跳过。
有些历史录音虽然底噪很大但是录音的质量很高,器乐形体和空间感都非常好。
同时我也做了有炮和没炮的切换对比。ATC的SL单元低频失真之小,真的挺让人感叹的。加了炮以后在正常的交响,器乐和制作比较好的电子乐都能有很好的表现。炮起到了很好的延伸和氛围烘托得作用。低音乐器更加饱满。
问题出现在一些制作不好的动次打次录音上。明显可以感觉到大口径单元在速度上和中小单元的差距。大口径单元的弱点在于速度和控制。svs SB2000 Pro已经属于速度快,线性好的产品。但是如果录音中有大量人为加强的低音,仍然可以感觉到在音圈被推出去后,随着冲程的加长,单元的控制力在变弱。在达到极限冲程的时候,已经失去解析了。但是ATC的单元虽然牺牲这种冲击感但是不会出现炮箱的这种乏力。当然我觉得这太极限了,我应该把这种录音归结于制作不够上心。
如果要追求完美,现在我觉得使用ATC自己的8到10寸单元组成多单元低音应该比单12或者15寸要来的从容,速度感和动态应该更好。Kii Three+BXT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是有优势的。。。
随着对各种音箱特性的了解,现在我觉得我对 ME Geithain 944k有点兴趣。这个等级的同轴应该能吊打独眼龙。但是价格也是吊打。。。哎。为什么好玩的东西都贵。
系统经过几周的稳定,在不同的声压下表现我自己都觉得满意。订购了18块120*60*5cm的玻璃纤维音频障板,全部使用在屋里估计是没法听的,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
继而去听了,高端单元SB Acoustic的Satori系列,SBA的单元被应于Wilson, Revel,Verity Audio, Aerial Acoustics, Tekton, Von Schweikert 等hifi音箱上。
试听的感受:
1)BE单元是好东西,这个是我以前没有感受到的,因为只听过focal的BE,我认为是两个完全不同档次的呈现
2)单元设计和制造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在中频的这个环节,死守ATC的馒头中音是没有意义的。好中音很多(在书架箱子的这个表现上面)
听了大型号角箱子:
感觉中高频反而更加平淡了。我还是没法体会什么没有压缩的声音的感觉。但是渐渐有了一点认识把。
15寸的低频,实在是难以控制。稍微动作一下就撞胸口,更不要说12平米的房间内有4只15寸的低音。这个完全无法接受。
暂时在我有购买欲的产品列表上:
1)JBL 705P/708P - 桌面系统。
2)Kii three - 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