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e9527_cq 于 2019-4-18 16:57 发表
Jimmy,我说如果,如果有厂商按照你这个设计思路去做这么一套箱子,成本和预售价大概是多少?嗯,就假设是惠威在做吧~
好吧,以下内容纯属分析,不是事实。如有雷同也正常。看不到的内容可以多年以后再看。
惠威能自己生产喇叭,拿他现有的技术储备来做,低音是有的,中音和高音需要魔改2个,那么研发成本就均摊的很低了。
惠威近年的多媒体有源音箱老兄也看到了,价格如此之低,已经是价格仗,实属下策,别的厂家是做不到的。他们就是卖不动的老型号加个功放就出来了,看到效果不错,魔改就是新型号。
8年前惠威M3无源版本黑市价格都要3800元,市面标价7800元,如今送个功放反而多少钱?5000元。
反观X系列,它很明显存在一定研发成本的,以h4 m100 X系列均摊,以绝对的性能来比,X比M要强的,暂时不说真力。
最后要有自己的箱体厂。
近年音响器材,都有追求突破物理极限的趋势,是新一代的年轻用户多了,受电脑手机发展规律的影响。理所当然的认为音响器材也是如此,包括汽车等产品也理应像电脑一样飞快的更新换代。反观音响器材厂商把卖点都寄托于用了什么芯片,用了什么新材料的振膜,甚至电子分频和DSP都用于宣传,要我说这些都是炒冷饭了。我还是认为音响器材不适用此规律,至少这些概念对消费者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的,音响值多少钱不看技术新不新,要看研发的水平和成本。声音怎么样,不存在于喇叭是球还是锥,是铝还是铍,而存在于研发的方向,和整体设计方向和产品定位决定的。
那么这样子形状的音箱它是什么来的?无非就是主监听和别的专业用途。皇后娘娘母仪天下,硬性指标要有的,声压,稳定性,频宽,失真度,平衡度要一马平川的,如果某一项差一点也无所谓,说是HiFi家用版就行了。同时这么贵,最好还要有它特别抓人的一点音色。
好,在这个大前提下,惠威是绝对不会做的,他宁愿给别的品牌代工这么一个型号也不会自己做的。
非要有一个这样的型号,我估计木皮无源版标价45800就可以了,舞台箱自喷漆版本的19800元,专业录音室版本电分有源的,黑色外观可能要标6.2万元。但是单元型号要保密,铁网遮住不能看。
喜欢搞这种音箱的多数是小厂,价格随便定的,参考西湖音箱。
专业厂真力的价格多少个0都数不清了。
Atc也有黑色的,价格是数不清的。
丹拿也有黑色大正方形。
喜欢搞这种音箱的烧友也是变态的,不过也是,只有把不应该出现在家里的音箱搬进家里才有满足感。不然怎么烧呢。。不是吗?
又想到一点,这也只是一种风格,我个人而言喜欢大尺寸喇叭的音效。当然也有大尺寸里不喜欢的,也有小尺寸里让我惊喜的没法列举了,总体而言大尺寸的音箱成功率高很多。
延伸一点,很多歪门邪道路数的烧法,电分玩高端舞台箱的人也很多的,我也遇到过非常好听的型号!非常监听!非常干净!下潜很烂,不贵,万把块钱。这些破烂舞台箱经常掉宝,马田能拆出我这种高音头,有能拆出ATC低音的,R版还介绍过带D2驱动头的廉价JBL扩声箱,这些破烂组合起来就是皮卡加机关枪似的。
脑洞一下,把一对音箱贴黑皮就是录音室版,贴木色皮就是家用,加铁网就是舞台箱的例子不是很多吗?怎么定价吧,有时候看外壳定吧。没有能力造喇叭的就按采购成本定吧,有研发能力的就首先考虑研发成本定咯。
怎么判断它保值不保值可能适合消费者,我有一个简单的经验。
一个品牌,它能生产出一系列同音色的产品,就真的有投入了,至少它不是碰运气的。大胆的举例子,真力80系列,10系列,ATC全部,Neumann全部。
但如果一个品牌出现很多风格的型号就卖不贵了,例如惠威家庭影院,惠威多媒体有源音箱,点名M1 M3,完全不同风格。不包括X铁壳。
大部分DIY或者工作室产品,一个型号一种风格,都有点悬,例如日本onkyo 大通,雅马哈等。功放品牌又造胆又造石的也不太好过。
乱七八糟流水账一大堆,我这个土炮是有扩展性的,不是罐头。例如功放前级有2路输入,4路信号输出,暂时有2路后级,最多可以做成4分频。低音不并联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加中音单元,可以通过跳线改三分频模式,也可以定型封装成无源的形式并存,高音用胆机低音用石机都能实现。喇叭面板可拆卸,什么珍奇异宝都能装,开发状态与成品模式都能实现,毕竟不是商品它就是个成年人的乐高玩具。
不涉及喇叭的开发,都没有技术含量,用成品喇叭做音箱几乎等同于组装电脑,只管堆料解决问题就行。
做出同样的效果,也许惠威需要一半的材料就够了,也许稍微改变一点箱体的比例就解决了低音下潜的问题呢。
功率减小是肯定的,号角减小做成中音单元是节省又好用的,低音是单个的,箱体是密封的,下潜要补偿的。
不,惠威也有一对音箱,密密麻麻麻麻密密的馒头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