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为什么孙露/童丽/赵鹏等的歌典,我感觉音效那么好?

引用:
原帖由 racingpht 于 2018-1-13 00:46 发表


这个比喻,也对也不对。

有些东西,就是有他的标准。比如品红酒,虽然我一点都不喜欢红酒,但人家是讲究的。

一个喝二锅头的过去砸场子,是去闹笑话的。绝对,不会凸显这个喝二锅头的有多么牛逼。

那么喝二锅头的怎么办呢?比 ...
的确,凡是由人定义的事物都有其条条框框,这规矩那规矩。而且,还得是具备了这个行当里的话语权的人来定。如果棋逢对手的话,还能弄出各自的标准出来。其后,才分产品为不同的档次、不同的定位、不同的用途和性能与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为什么这样做?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需求。而高端红酒和二锅头,显然不是一个级别的产品,从价值上就能区分产品的尊贵与普通,但从喜欢上,未必就有高低之分了。比如,高端红酒好像是格调和品位的象征产品之一,这个理念是谁定的?是人!而且,是一群高端人物和精英们推崇出来的,在他们久而久之的喜欢和带动下,形成了“格调与品位”这种完全是由人的意识主观形成的感觉。劳斯莱斯的好,基本上是共识,首先是它本身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来说,无论是从材料、性能、舒适度、安全性、美观和各种人性化设计等多方面,它都是高端产品,就产品本身而言,没有人会质疑它。只要钱到位,它就属于你,这仅仅是需求的问题。如果,再有钱也不卖,非要达到什么级别的领导和爵位,才能买到。这个限制,就是人为的定义,和产品本身的价值无关。人可以赋予各种事物以象征理念,且为此再加上“附加值”,但不表示事物本身有这个含义。例如,玫瑰花象征着爱情!牡丹花象征着华贵!
音乐大致也如此。音乐虽然不分国界,但是,一定会分民族性和文化性的。有时候,民族性和文化性会掺杂在一起。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为什么基本上是西方的居多?是他们的作品能够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喜欢?还是少部分“高端”人的偏好?而这些高端的人中,包含东方人吗?就算能够得到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喜欢,也包括东方人不?或者,缩小到能够得到绝大多数普通中国人的喜欢不?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国人,喜欢不了几曲世界大师们的作品。我相信绝大多数西方人听第九交响曲很享受,如同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听梁祝很享受一样,而不是颠倒过来。这是音乐中的民族性。听音乐确实存在欣赏水平一说。那么,当一个人,在没有任何乐理知识和自身五音不全的前提下,能不能听出来茉莉花的好听?阿黛尔的《Rolling in The Deep》我姑父就说很好听,可他是一个文盲,连汉字都不认识啊。如果,一个音乐作品需要人们去努力学习音乐知识,去努力听其门道才能品出其中味,而不是“一耳朵”就觉得好听的话,那么,我认为,这样的音乐就是被加上了“象征性”内容了的。尤其是,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的话,更是如此。音乐不是数理化,不是光辉思想,更不是哲学逻辑学,普通人只知其表而难以及里。普通人也不必非要学习和创作音乐作品后,才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好的音乐作品一定是像“狗不理”包子,像“重庆火锅”,像“麦当劳”和“可口可乐”。
既然音乐非要分个高雅与低俗,是不是高雅的就一定好听,而低俗的就一定难听呢?我想,谁都不会这样认为。再反过来说,低俗的是绝大多数人喜欢听的,而高雅的也只有少数人能听得懂且喜欢听的?同样不会有人这样认为吧?衡量音乐作品的好坏,就是要看绝大多数人喜欢不。而往两头走的极少数人的喜欢和不喜欢,都不应该成为“标准”。所以,就音乐而言,在没有矛盾和冲突的时候,相安无事各取其好的同时尊重他人的选择,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而不是,教导别人说:“你能不能提高点音乐素养?”

TOP

引用:
原帖由 不是好鸟 于 2018-1-13 17:23 发表


衡量音乐作品的好坏,就是要看绝大多数人喜欢不。而往两头走的极少数人的喜欢和不喜欢,都不应该成为“标准”。
这个思想很朴素,可能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吧,但它是错的。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在绝对艺术领域,艺术就是给少数人欣赏的。之所以被称为“艺术”,这是有门槛的。
认为艺术都应该流行(大众),就像认为奢侈品都应该便宜一样无理。
好的艺术本身就是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须品,所以,好的艺术没有流行的必要。

听不懂巴赫,听不懂拉赫玛尼诺夫,听不懂德彪西,怪谁?怪巴赫?怪巴赫把调式弄的那么复杂?怪巴赫没有把音乐做得像迪斯科一样简单?怪巴赫没有三个和弦走天下?
你听不懂,是自己没鉴赏力,要么你努力提升自己,要么去听轻音乐,听雅尼,听班得瑞,听马克西姆,听理查德·克莱德曼。但不要转过身来指责说“我听不懂,我不喜欢的就不是好音乐”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18-1-15 10:34 发表
这个思想很朴素,可能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吧,但它是错的。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在 ...
你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思考过。李白的诗难道是普通大众能够读懂的吗?尤其在李白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和他去世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文盲人数应该是占了人口的大部分比例。而要读懂李白的诗,除了具有读文识字的基本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对诗人所描述的景象和意境能够高度的感同身受,加上词句间的美妙搭配,才会使人拍案叫绝,得到极大的艺术享受!但对于目不识丁的大多数人来说,李白好在哪里,恐怕一无所知。就算是能把李白诗里的字,一个个都能认得,也不见得能领会其诗意。儿童们背唐诗就是如此。甚至,包括我这种认得多一点字的普通人,也难以洞其诗词的深意之皮毛。这一点,我是认同的。当我看到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虽然我饶有兴趣的要准备认真读一读的时候,悲哀的发现,我连第2页都看不下去------实在看不懂!就好比幼儿园的孩子看根号2的数学题一样。这显然不是维特根斯坦的错,而是错在自己无知。同理,人类所创造的知识、物质、精神、文化、艺术等等文明,能够站在塔尖上的人毕竟是极极极少数人,也只有他们才能和那些创造者们产生共鸣,才有实力拥有,才有机会享受!我相信,我的这个认知,也是基本上所有普普通通的人都认可的,且与你一致。那么,我为什么要说音乐这门艺术“那些往两头走的只有极少数人的喜欢和不喜欢”不能当做“标准”这句话呢?因为,艺术是没有标准这一说的!"艺术"是可将普通事物升华的一种思想、修养,任何事物得到高度的升华都会含有艺术性。而这个升华的力量来源于人的思想、情感。艺术之间又有其各自的独特性和关联性,而关联性在音乐艺术上就尤为明显。举个例子,巴赫在创造他的作品的时候,他是在创造曲子所承载的音符呢?还是在他创造的时候,脑袋中就浮现出了要以维也纳爱乐乐团来演奏的乐谱?乐队指挥家是根据什么来告诉吹单簧管的要这样那样吹的?巴赫在创作的时候,他有没有把单簧管的吹法也写进去?或者说,巴赫他老人家必须要提前考虑到,能够完美演绎自己这部作品的所需要的各种乐器,以及每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乐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如果没有,那么,指挥家的理解能力就是关键。而且,如果巴赫本人能够听到这样的演奏的话,会不会满意?认为自己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音乐的关联性!你想他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也就是所谓的不同的演绎。不同的演绎表达了不同的艺术性,目的是为了更好听,或者说,换换口味。一成不变永远是艺术的绊脚石!创新就是突破,突破有时候就是打破,而“标准”则限制了创新和突破。如果可以理解为在“标准”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与突破,那也行。但绝不能限定在“标准”之内就是“普世价值”,超出之外就是“另类”。音乐,这个只需要耳朵来决定的事情,不像我理解不了爱因斯坦那样,在我听来,好听就是好听,不好就是不好听。它更不能成为音乐艺术中的标准。但我不会否认大师们的音乐不好听,而是我------听起来不好听!这个“我”,即便累计成千千万万,也动摇不了大师们的地位。
你举的奢侈品的例子不恰当。我们都一致认为奢侈品是好的,都渴望拥有的,只是我们没有能力。而巴赫们,正如R版说的那样,我是不懂,可我不想懂,也不愿意懂,实在没有要懂的渴望。但是,奢侈品,人人都想要。我的一个想法,音乐,要创造出一个作品,达到人人都喜欢的奢侈品那样的程度,其难度远远大于能得到高端人士喜欢的程度。雅俗共赏的另一个意思是:雅人与俗人都喜欢,都能得到享受。再有,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里的演奏家们,他们的手机里是不是全是世界级音乐大师们的作品,而没有通俗的、流行的音乐?他们听哪种音乐的时间更长?曲子更多?也许他们和我一样,都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代表着人类音乐艺术的顶峰,但,不怎么爱听。这还真不一定。(我的一个朋友,在我们当地的一个乐队里当小号手,乐队以演奏古典经典曲目为主,他就是这样的)。何况,我什么时候说过“我不喜欢的就是不好的”这句话?或者,有之类的意思?我如果连这个基本的理都无法分辨,还在这里嘚啵嘚嘚啵嘚?李白们、梵高们或许他们的境界只能迫为极少数人服务,而音乐这门艺术中的巴赫们,兼顾不了普罗大众,这是不是局限?我举个例子,《西游记》为什么能做到妇孺皆知、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虽然每个人在其中获得和认知的东西与程度不一样。难道《西游记》只是为极少数人服务的?
想听却听不懂可以说成是自己的无知,但不愿意去听懂,听着就不喜欢,就是自己的选择!

TOP

小孩玩他的童车,和大人玩真车,哪个乐趣大?不一定。小孩的乐趣说不定还大一些。大人玩真车其实是没办法,因为他不能从童车里得到乐趣了。

所以小孩玩童车,以及大人玩真车,都有完全充分的理由。小孩永远更喜欢为他设计的童车。发明一种大人小孩都喜欢的车,几乎不可能也毫无必要。

大人和小孩,是可以沟通的,但不是完全可以沟通的。小孩揣摩大人的世界也没什么用,大人的世界也不见得比小孩更正确。

实话实说,就是没办法玩童车了而已,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无奈。

PS:有一些音乐口味的差异,是宝马和奔驰的差异,另一些是童车和真车的差异。这2种差异是有差异的。

想这些没什么用。听你喜欢的就好。听腻了换,换来换去,说不定就换成真车了,我就是这样。

[ 本帖最后由 lipusibuxiu 于 2018-1-15 15:02 编辑 ]

TOP

认为艺术都应该流行(大众),就像认为奢侈品都应该便宜一样无理。——这里说的是“认为奢侈品应该便宜”的错误想法,而不是你说的“奢侈品人人都想要”,完全两码事
音乐家通过乐谱创作。“乐队指挥家是根据什么来告诉吹单簧管的要这样那样吹的?巴赫在创作的时候,他有没有把单簧管的吹法也写进去?”——指挥没有本事教会单簧管演奏家如何吹奏,乐器的演奏方法有专门的教师和方法,这是两种不同的分工。说直白一点,指挥负责要求演奏家出正确的声音,但如何出来,指挥也教不了。连正确的演奏都不会,根本没资格进乐队。
“或者说,巴赫他老人家必须要提前考虑到,能够完美演绎自己这部作品的所需要的各种乐器,以及每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乐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好意思,这些全部写在乐谱上了,乐谱就是干这个用的。
另外巴赫作曲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维也纳爱乐乐团呢,巴赫的绝大部分作品也不是为乐队而作。了解一些音乐史再举例更好些。
原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里的专业演奏家们平时都用手机听音乐的,谢谢你帮我普及这个知识点。
演奏古典音乐是他们的职业,出身专业音乐学院,几乎是10岁前开始学习演奏,每天练习时间不小于4-6小时的专业演奏家,没有10年的工夫进不了这种顶级乐队,你说他们听什么类型的音乐时间更长?
“音乐这门艺术中的巴赫们,兼顾不了普罗大众,这是不是局限?”——这不是局限。因为艺术就是有门槛。没有门槛的,不叫艺术。当然你非要把那些门槛低的大众都能懂的音乐叫艺术,那也无可厚非,你高兴就好

[ 本帖最后由 marlowe 于 2018-1-15 18:0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18-1-15 17:34 发表
认为艺术都应该流行(大众),就像认为奢侈品都应该便宜一样无理。——这里说的是“认为奢侈品应该便宜”的错误想法,而不是你说的“奢侈品人人都想要”,完全两码事
音乐家通过乐谱创作。“乐队指挥家是根据什么来告诉吹单簧 ...
一、我没有认为“奢侈品”就得便宜。那还叫奢侈品吗?奢侈品人人都喜欢,如果你把巴赫比喻成奢侈品,对不起,反而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喜欢。
二、为什么要加进单簧管这件乐器?(如果确实加了的话)谁的意思?
三、把所需要的乐器全部写在乐谱上了。谁写的?
四、你完全没有理解到我提爱乐乐团的意思。我当然知道巴赫时代还没有爱乐乐团,但爱乐乐团演奏的巴赫的作品乐谱是谁编写的?因为你说,巴赫不会为哪个乐团写曲子(事实上也是如此),那么,爱乐乐团的全体人员根据什么来使用各种乐器?加一个三角铁,加一个竖琴......谁的意思?巴赫的?
五、演奏家们会不会用手机去听古典音乐?这我无法求证。但他们同样会用手机听音乐。
六、演奏家们听古典音乐的时间更长。这个答案我倾向于认同。因为我从来没有断定过他们听什么时间更长,只是发问。
七、有门栏就是艺术?是不是可以反推出:没有门栏的就不是艺术?

TOP

你都说了“巴赫不会为哪个乐团写曲子”至少说明乐谱是他写的了,为什么还问谁写的呢?乐谱不是作曲家写的难道是指挥写的?
什么要加进单簧管这件乐器?因为乐谱上有啊!难道你以为乐谱上只有音符,没有声部,没有注明用哪些乐器,没有总谱和分谱??(例如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四乐章有11个分谱,分成11组给不同的声部和乐器组)如果乐团不根据作曲家的乐谱演奏,那还要作曲家干嘛?写一段主旋律然后让大家自由发挥?乐队自己随便这里加个单簧管那里加个竖琴,那真是见鬼了,只有现代爵士乐才有这种现象吧
了解音乐艺术的复杂性之后你自己就会得出结论。艺术就是有门槛的,无论是艺术的欣赏还是艺术的创作都有很高的门槛,无论是是书法绘画雕塑还是音乐,没有门槛的不是艺术。

TOP

引用:
原帖由 marlowe 于 2018-1-16 10:47 发表
你都说了“巴赫不会为哪个乐团写曲子”至少说明乐谱是他写的了,为什么还问谁写的呢?乐谱不是作曲家写的难道是指挥写的?
什么要加进单簧管这件乐器?因为乐谱上有啊!难道你以为乐谱上只有音符,没有声部,没有注明用哪些乐器,没 ...
“写一段主旋律然后让大家自由发挥?”
实际上不是这样吗?编曲就是干这种活的吧。
女子十二乐坊也能用中国乐器演奏交响

TOP

有种说法把这些歌手叫做试音歌手,不要觉得是贬义,要知道他们可是撑起了国产正版CD(非引进版)的半边天哦!由于时代不同,这些歌手的CD录音质量显然是高于2000年以前的录音,歌手本身的嗓音也不错,用来检验设备的人声回放水平,确实比以往的唱片更合适。不过真要用来欣赏,我还是会选老歌手。可以说是怀旧情节,也可以说试音歌手的唱法太中性 ,听不到喜怒哀乐。偶尔听听还行,听多了就厌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喜欢听啥就好了

TOP

楼上你说的是流行音乐,作曲和编曲变成了一种工作。我说的是古典音乐,范围不同,没有可比性
编曲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原曲(原谱)上改编,配器,但即使是改编之后也是有乐谱的,不是自由发挥。让乐手在舞台上即兴发挥(每次演出都不一样)的那是爵士乐。

TOP

发新话题